成语解释、出处

  • 不得要领【bù dé yào lǐng】

    成语解释: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成语出处:《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 不愧下学【bù kuì xià xué】

    成语解释: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 穿壁引光【chuān bì yǐn guāng】

    成语解释: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刺股读书【cì gǔ dú shū】

    成语解释:比喻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道山学海【dào shān xué hǎi】

    成语解释: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 笃实好学【dǔ shí hào xué】

    成语解释: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成语出处:《北史·张衮传》:“衮笃实好学,有文才。”

  • 笃学不倦【dǔ xué bù juàn】

    成语解释: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明·方孝儒《与郑叔度书》:“中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笃学不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 笃学好古【dǔ xué hào gǔ】

    成语解释: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 断织劝学【duàn zhī quàn xué】

    成语解释: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成语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 钝学累功【dùn xué lěi gōng】

    成语解释: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攻苦食淡【gōng kǔ shí dàn】

    成语解释: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 攻苦食俭【gōng kǔ shí jiǎn】

    成语解释:犹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 好学不倦【hào xué bù juàn】

    成语解释: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 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

    成语解释: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成语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坚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成语解释: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成语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 艰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成语解释: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成语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 绝甘分少【jué gān fēn shǎo】

    成语解释: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 刻苦耐劳【kè kǔ nài láo】

    成语解释: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成语出处:毛泽东《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

  • 困而学之【kùn ér xué zhī】

    成语解释: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

    成语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励精图治【lì jīng tú zhì】

    成语解释: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成语出处:《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 临池学书【lín chí xué shū】

    成语解释: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成语出处:《晋书·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号葱葱不暇草书。”

  • 力学不倦【lì xué bù juàn】

    成语解释: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旧唐书·子繁传》:“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

  • 力学笃行【lì xué dǔ xíng】

    成语解释: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成语出处:宋·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 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

    成语解释: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勤学苦练【qín xué kǔ zh】

    成语解释: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成语出处: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勤学好问【qín xué hǎo wèn】

    成语解释: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 十年磨剑【shí nián mó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成语出处: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 十年寒窗【shí nián hán c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成语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 孙康映雪【sūn kāng yìng xuě】

    成语解释: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 晚生后学【wǎn shēng hòu xué】

    成语解释: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庾翼》:“庾翼为当日书家名流所推先如此,其自许亦自高,要是,其所得非晚生后学浅浅所能追逐也。”

  • 文江学海【wén jiāng xué hǎi】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成语出处: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 悬梁刺骨【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 学而不厌【xué ér bù yàn】

    成语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