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花齐放【bǎi huā qí fàng】

    成语解释: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 不以辞害志【bù yǐ cí hài zhì】

    成语解释: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辞简义赅【cí jiǎn yì gāi】

    成语解释: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成语出处:《清史稿·刑法志一》:“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义赅,易致舛讹,于每篇正文后增用总注,疏解律义。”

  • 大书特书【dà shū tè shū】

    成语解释: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 顾名思义【gù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 高义薄云天【gāo yì báo yún tiān】

    成语解释: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

    成语出处:《宋书·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钩深极奥【gōu shēn jí ào】

    成语解释:指探索并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

    成语出处: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休少以好学,游心典谟,既综七经,又精群纬,钩深极奥,穷览圣旨。”

  • 过时黄花【guò shí huáng huā】

    成语解释: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 鸿毛泰山【hóng máo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混为一谈【hùn wéi yī tán】

    成语解释: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成语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 嘉言懿行【jiā yán yì xíng】

    成语解释: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艰深晦涩【jiān shēn huì sè】

    成语解释:艰深:文辞深奥难懂;晦涩:意义隐晦,不顺口。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

    成语出处: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故分章办事,以其所对,别附于问,庶几览者莹然,知子厚之文不苟为艰深也。”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上》:“为文而晦涩若此,其湮弗没传也。”

  • 慨当以慷【kǎi dāng yǐ kāng】

    成语解释: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成语出处: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目送手挥【mù sòng shǒu huī】

    成语解释: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成语出处: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

    成语解释: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

  • 牵强附会【qiān qiáng fù huì】

    成语解释: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 浅见寡闻【qiǎn jiàn guǎ wén】

    成语解释: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成语出处:《史记·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书缺有间【shū quē yǒu jiàn】

    成语解释: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成语出处:《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 死得其所【sǐ dé qí suǒ】

    成语解释: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成语出处:《魏书·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 望文生义【wàng wén shēng yì】

    成语解释: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成语出处: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空谈臆说,望文生意。”

  • 心知其意【xīn zhī qí yì】

    成语解释: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成语出处:《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言语道断【yán yǔ dào duàn】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 野无遗贤【yě wú yí xián】

    成语解释: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成语出处:《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 宜室宜家【yí shì yí jiā】

    成语解释: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以意逆志【yǐ yì nì zhì】

    成语解释: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意味深长【yì wèi shēn cháng】

    成语解释: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成语出处: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 意在言外【yì zài yán wài】

    成语解释: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

  • 义薄云天【yì bó yún tiān】

    成语解释: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成语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以文害辞【yǐ wén hài cí】

    成语解释: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 意义深长【yì yì shēn cháng】

    成语解释: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成语出处:巴金《旅途随笔·别》:“这些简单而意义深长的话我还能够了解。”

  • 有风有化【yǒu fēng yǒu huà】

    成语解释:指有教育意义。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 郑人争年【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成语解释: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 重于泰山【zhòng y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半死半生【bàn sǐ bàn shēng】

    成语解释: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成语出处: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