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巧千穷【bǎi qiǎo qiān qióng】

    成语解释: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 笨嘴拙舌【bèn zuǐ zhuō shé】

    成语解释: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成语出处: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不露锋芒【bù lù fēng máng】

    成语解释: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 坌鸟先飞【bèn niǎo xiān fēi】

    成语解释: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怕赶不上别人,抢先动手。多用作谦词。同“笨鸟先飞”。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三末云]: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鸟先飞。”

  • 笨嘴笨舌【bèn zuǐ bèn shé】

    成语解释: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 不辨菽粟【bù biàn shū sù】

    成语解释: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 才疏学浅【cái shū xué qiǎn】

    成语解释: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 吃力不讨好【chī lì bù tǎo hǎo】

    成语解释: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老实说,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

  • 大辩若讷【dà biàn ruò nè】

    成语解释: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大巧若拙【dà qiǎo ruò zhuō】

    成语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 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

    成语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呆头呆脑【dāi tóu dāi nǎo】

    成语解释: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呸!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

  • 顿口拙腮【dùn kǒu zhuō sāi】

    成语解释: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成语出处:

  • 钝口拙腮【dùn kǒu zhuō sāi】

    成语解释: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 钝学累功【dùn xué lěi gōng】

    成语解释: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费尽心机【fèi jìn xīn jī】

    成语解释:心机: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四出:“若不投其所好,怎得重用?因此费尽心机,访得今日是他生日,预差人浇成一对寿烛。”

  • 奋发有为【fèn fā yǒu wéi】

    成语解释: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 过街老鼠【guò jiē lǎo shǔ】

    成语解释: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成语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

  • 将勤补拙【jiāng qín bǔ zhuō】

    成语解释:以勤奋弥补笨拙。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 酒囊饭袋【jiǔ náng fàn dài】

    成语解释: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讥讽无能的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 能说会道【néng shuō huì dào】

    成语解释:形容很会讲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 泥足巨人【ní zú jù rén】

    成语解释: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成语出处:郭沫若《忆秦娥·歌剧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过街老鼠。”

  • 騃童钝夫【ái tóng dùn fū】

    成语解释:指愚昧笨拙的人。

    成语出处:清·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

    成语解释: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 人穷智短【rén qióng zhì duǎn】

    成语解释:穷: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

    成语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引陈无己诗:“人穷令智短。”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 上智下愚【shàng zhì xià yú】

    成语解释: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使贪使愚【shǐ tān shǐ yú】

    成语解释:使:用;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成语出处:《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 束手无策【shù shǒu wú cè】

    成语解释: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 傻头傻脑【shǎ tóu shǎ nǎo】

    成语解释: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 使愚使过【shǐ yú shǐ guò】

    成语解释:使:用;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战,大挫国威,朝廷有使愚使过之议,遂及于臣。”

  • 枉曲直凑【wǎng qǔ zhí còu】

    成语解释: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

  • 心劳日拙【xīn láo rì zhuō】

    成语解释: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成语出处:《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 心拙口夯【xīn zhuō kǒu bèn】

    成语解释: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