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iōng】

    成语解释: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错落有致【cuò luò yǒu zhì】

    成语解释: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成语出处: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遍山皆青皮古松,不下数百株,太湖石亦高低错落有致,异鸟飞翔,哢音木杪,真蓬莱仙境也。”

  • 分条析理【fēn tiáo xī lǐ】

    成语解释: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守亮既至,卫公初见,未之敬。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赜,公凡欲质疑,亮已演其意,公大惊,不觉前席。”

  • 横七竖八【héng qī shù bā】

    成语解释: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 精神抖擞【jīng shén dǒu sǒu】

    成语解释: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 井井有条【jǐng jǐng yǒu tiáo】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井然有序【jǐng rán yǒu xù】

    成语解释: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成语出处: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 吉日良时【jí rì liáng shí】

    成语解释: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时光。同“吉日良辰”。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宋江拣了吉日良时,焚一炉香,鸣鼓聚众,都到堂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子牙对惧留孙曰:‘命土行孙乘今日吉日良时,与邓小姐成亲,何如?’”

  • 铿锵有力【kēng qiāng yǒu lì】

    成语解释: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成语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 狼奔豕突【láng bēn shǐ tū】

    成语解释: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成语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成语解释: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成语出处:《诗·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 乱七八遭【luàn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同“乱七八糟”。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 密密层层【mì mì céng céng】

    成语解释: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

  • 七颠八倒【qī diān bā dǎo】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凌乱。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问如何是佛法大师,师曰:‘七颠八倒。’”

  • 七零八落【qī líng bā luò】

    成语解释: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成语出处:宋·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 气宇轩昂【qì yǔ xuān áng】

    成语解释: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 人烟稠密【rén yān chóu mì】

    成语解释: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成语出处: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

  • 头头是道【tóu tóu shì dào】

    成语解释: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成语出处:《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 威风凛凛【wēi fēng lǐn lǐn】

    成语解释: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 乌七八糟【wū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杂乱。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 星罗棋布【xīng luó qí bù】

    成语解释: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 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 一塌糊涂【yī tā hú tú】

    成语解释: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 一丝不紊【yī sī bù wěn】

    成语解释: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成语出处:老舍《神拳》第二幕:“我服了,万没想到你会这么细心,井井有条,一丝不紊。”

  • 英姿飒爽【yīng zī sà shuǎng】

    成语解释: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飒爽:豪迈矫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 有条有理【yǒu tiáo yǒu lǐ】

    成语解释: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 原原本本【yuán yuán běn běn】

    成语解释: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 杂乱无章【zá luàn wú zhāng】

    成语解释: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成语解释: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书·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

  • 差三错四【chā sān cuò sì】

    成语解释: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 东横西倒【dōng héng xī dǎo】

    成语解释:形容杂乱。

    成语出处:刘复《晓》诗:“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呼。”

  • 东歪西倒【dōng wāi xī dǎo】

    成语解释: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九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沈醉矣,东歪西倒难扶起。”

  • 井井有序【jǐng jǐng yǒu xù】

    成语解释:有条理,有秩序。

    成语出处:骆宾基《乡亲——康天刚》:“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样。”

  • 井然有条【jǐng rán yǒu tiáo】

    成语解释:犹言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 令行禁止【lìng xíng jìn zhǐ】

    成语解释: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成语出处:《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