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持之有故【chí zhī yǒu gù】

    成语解释: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成语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 盛水不漏【chéng shuǐ bù lòu】

    成语解释:比喻说理严密。

    成语出处:郭沫若《盲肠炎·穷汉的穷谈》:“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真好,真正是盛水不漏,真正把共产主义运动说穿了。”

  • 诡言浮说【guǐ yán fú shuō】

    成语解释:指虚假不实的话。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 好说歹说【hǎo shuō dǎi shuō】

    成语解释: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

  • 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

    成语解释: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 胡说八道【hú shuō bā dào】

    成语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乱道,会甚么悬丝诊脉!”

  • 花说柳说【huā shuō liǔ shuō】

    成语解释: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你看不得这些年轻的小老爷们,花说柳说的,不中用。”

  • 横说竖说【héng shuō shù shuō】

    成语解释:指多方论说,反复喻解。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

  • 和颜说色【hé yán yuè sè】

    成语解释:形容和善可亲。同“和颜悦色”。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刘宝楠正义引汉·郑玄注:“言和颜说色为难也。”

  • 胡说乱道【hú shuō luàn dào】

    成语解释: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语来,忍不得你这般胡说乱道。”

  • 话长说短【huà cháng shuō duǎn】

    成语解释: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

    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五回:“起初还恐怕雌鬼要话长说短,遮遮掩掩的瞒着他。”

  • 会道能说【huì dào néng shuō】

    成语解释: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 家见户说【jiā jiàn hù shuō】

    成语解释:每家每户都知道。

    成语出处:《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 讲经说法【jiǎng jīng shuō fǎ】

    成语解释: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成语出处:《西游记·南游记》第一回:“到今日来,灵山兴旺,今十大弟子,讲经说法。”

  • 能说会道【néng shuō huì dào】

    成语解释:形容很会讲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 恰到好处【qià dào hǎo chù】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成语出处: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 恰如其分【qià rú qí fèn】

    成语解释: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 切中要害【qiē zhōng yào hài】

    成语解释: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成语出处: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 丝丝入扣【sī sī rù kòu】

    成语解释:丝丝:每一根丝;扣: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

    成语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此为丝丝入扣:‘暗中抛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辄被风引回也。’”

  • 说好说歹【shuō hǎo shuō dǎi】

    成语解释:①指百般劝说或请求。②褒贬,评论好坏。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我赶眼错就走出来,还要拦阻,又说好说歹,放了我来。”

  • 无懈可击【wú xiè kě jī】

    成语解释:懈:松懈,引伸为漏洞、破绽。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成语出处:《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 信以为真【xìn yǐ wéi zhēn】

    成语解释: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 言近旨远【yán jìn zhǐ yuǎn】

    成语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 言之成理【yán zhī chéng lǐ】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成语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一语破的【yī yǔ pò dì】

    成语解释: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成语出处: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 引经据典【yǐn jīng jù diǎn】

    成语解释: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成语出处:《后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 直截了当【zhí jié liǎo dà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不由分说【bù yóu fēn shuō】

    成语解释: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 胡诌乱说【hú zhōu luàn shuō】

    成语解释:胡诌,随意胡说。

    成语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则你休听他这酒魔的汉呵,一谜里便胡诌乱说。”

  • 胡说白道【hú shuō bái dào】

    成语解释: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成语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单管只胡说白道的。”

  • 漫无边际【màn wú biān j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成语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 面面俱到【miàn miàn jù dào】

    成语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点褒贬的。”

  • 一语中的【yī yǔ zhōng dì】

    成语解释: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成语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 痴人说梦【chī rén shuō mèng】

    成语解释: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