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海纳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成语解释: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成语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 豁达大度【huò dá dà dù】

    成语解释: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成语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 将错就错【jiāng cuò jiù cuò】

    成语解释: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 宽宏大量【kuān hóng dà liàng】

    成语解释: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原)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 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

    成语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成语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成语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壮心不已【zhuàng xīn bù yǐ】

    成语解释: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不出所料【bù chū suǒ liào】

    成语解释: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 疑神疑鬼【yí shén yí guǐ】

    成语解释: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成语出处: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 干干净净【gān gān jìng jìng】

    成语解释: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 挟天子而令诸侯【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 大败而逃【dà bài ér táo】

    成语解释: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 菩萨心肠【pú sà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菩萨的慈悲胸怀。比喻心地仁慈

    成语出处:《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