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卑辞厚礼【bēi cí hòu lǐ】

    成语解释: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成语出处:《后汉书·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 诚心诚意【chéng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 出言不逊【chū yán bù xùn】

    成语解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 出言无状【chū yán wú zhuàng】

    成语解释: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没好气,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无状起来。”

  • 唇枪舌剑【chún qiāng shé jiàn】

    成语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大吹大擂【dà chuī dà léi】

    成语解释: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四折:“赐你黄金千两,香酒百瓶,就在丽春堂大吹大擂,做一个庆喜的筵席。”

  • 大言不惭【dà yán bù cán】

    成语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 恶语伤人【è yǔ shāng rén】

    成语解释: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恶语中伤【è yǔ zhòng shāng】

    成语解释:中伤:攻击和谄害别人。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含沙射影【hán shā shè yǐng】

    成语解释: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南朝宋·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 含血喷人【hán xuè pēn rén】

    成语解释: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

    成语出处: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 话里有话【huà lǐ yǒu huà】

    成语解释: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 话里带刺【huà lǐ dài cì】

    成语解释: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同“话中带刺”。

    成语出处:范乃仲《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升级一听,话里带刺,来者不善。”

  • 尖酸刻薄【jiān suān kè bó】

    成语解释: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成语出处:宋·陈抟《心相编》:“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

  • 尖嘴薄舌【jiān zuǐ bó shé】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

  • 冷语冰人【lěng yǔ bīng rén】

    成语解释:用冷酷的话伤人。

    成语出处:宋·曾造《类说·〈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 冷言冷语【lěng yán lěng yǔ】

    成语解释:带讥讽的冷冰冰的话。

    成语出处:《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七:“只这冷言冷语,带讥带讪的,教人怎么当得!”

  • 添油加醋【tiān yóu jiā cù】

    成语解释: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成语出处:屈兴栋《血战剑门关》:“我们这些当通信兵的,常在首长身边转,把听来的一些话,添油加醋相互传说着。”

  • 温文尔雅【wēn wén ěr yǎ】

    成语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血口喷人【xuè kǒu pēn rén】

    成语解释:比喻用恶毒的话污蔑或辱骂别人。

    成语出处: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 造谣中伤【zào yáo zhòng shāng】

    成语解释:中伤:攻击和陷害别人。制造谣言,陷害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

  • 指桑骂槐【zhǐ sāng mà huái】

    成语解释: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成语出处:他每日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 字字珠玑【zì zì zhū jī】

    成语解释: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 彬彬有礼【bīn bīn yǒu lǐ】

    成语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 出口伤人【chū kǒu shāng rén】

    成语解释: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八回:“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 流言蜚语【liú yán fēi yǔ】

    成语解释: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成语出处:《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 冷嘲热讽【lěng cháo rè fěng】

    成语解释: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 平易近人【píng yì jìn rén】

    成语解释: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成语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 破口大骂【pò kǒu dà mà】

    成语解释:用恶语骂人。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 文质彬彬【wén zhì bīn bīn】

    成语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恶言恶语【è yán è yǔ】

    成语解释: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路恶言恶语,直嚷到自己房中,说向丈夫。”

  • 彬彬文质【bīn bīn wén zhì】

    成语解释: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知本末,重纲常,彬彬文质好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