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病从口入【bìng cóng kǒu rù】

    成语解释: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成语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残茶剩饭【cán chá shèng fàn】

    成语解释: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四:“如今天色晚了也,有什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子些吃。”

  • 啜食吐哺【chuò shí tǔ bǔ】

    成语解释: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 鹑居鷇食【chún jū kòu shí】

    成语解释: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成语出处:《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

  • 侈衣美食【chǐ yī měi shí】

    成语解释: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 箪食瓢饮【dān sì piáo yǐn】

    成语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雕蚶镂蛤【diāo hān lòu gé】

    成语解释: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成语出处:

  • 断齑画粥【duàn jī huà zhōu】

    成语解释: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

    成语出处: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 雕盘绮食【diāo pán qǐ shí】

    成语解释: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成语出处:唐·李白《扶风豪士歌》:“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 恶衣恶食【è yī è shí】

    成语解释: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饿虎扑食【è hǔ pū shí】

    成语解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 菲食薄衣【fěi shí bó yī】

    成语解释: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成语出处:《梁书·武帝纪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准的甿庶,菲食薄衣,请自孤始。”

  • 攻苦食淡【gōng kǔ shí dàn】

    成语解释: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 含哺鼓腹【hán bǔ gǔ fù】

    成语解释: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成语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侯服玉食【hóu fú yù shí】

    成语解释: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下》:“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 饥不择食【jī bù zé shí】

    成语解释: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 解衣推食【jiě yī tuī shí】

    成语解释: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口多食寡【kǒu duō shí guǎ】

    成语解释: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胡生书》:“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

  • 同盘而食【tóng pán ér shí】

    成语解释: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成语出处:《魏书·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 让枣推梨【ràng zǎo tuī lí】

    成语解释: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成语出处:《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 三牲五鼎【sān shēng wǔ dǐng】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成语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 山珍海味【shān zhēn hǎi wèi】

    成语解释: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成语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 食前方丈【shí qián fāng zhàng】

    成语解释: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 水陆毕陈【shuǐ lù bì chén】

    成语解释: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轻肥》诗:“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 三荤五厌【sān hūn wǔ yàn】

    成语解释:泛指荤腥食物。

    成语出处:

  • 吐哺握发【tǔ bǔ wò fà】

    成语解释: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成语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推食解衣【tuī shí jiě yī】

    成语解释: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无忧无虑【wú yōu wú lǜ】

    成语解释: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 摇尾求食【yáo wěi qiú shí】

    成语解释: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 衣单食薄【yī dān shí bó】

    成语解释: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例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待遇最为菲薄,衣单食薄,弹药不继,医疗不备。”

  • 一箪一瓢【yī dān yī piáo】

    成语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易子而食【yì zǐ ér shí】

    成语解释: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 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

    成语解释: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成语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 咽苦吐甘【yàn kǔ tǔ gān】

    成语解释: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成语出处:《旧唐书·礼仪志七》:“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

  • 珠翠之珍【zhū cuì zhī zhēn】

    成语解释: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