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 奔走相告【bēn zǒu xiāng gào】

    成语解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成语出处:《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大步流星【dǎ bù liú xīng】

    成语解释: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大摇大摆【dà yáo dà bǎi】

    成语解释: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蹈厉之志【dǎo lì zhī zhì】

    成语解释: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成语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成语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电光石火【diàn guāng shí huǒ】

    成语解释: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

  • 东张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成语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东奔西窜【dōng bēn xī cuàn】

    成语解释:跑到东,又窜到西。到处逃窜。同“东逃西窜”。

    成语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 饿虎扑食【è hǔ pū shí】

    成语解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 发扬踔厉【fā yáng chuō lì】

    成语解释: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 发扬蹈厉【fā yáng dǎo lì】

    成语解释: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 飞檐走壁【fēi yán zǒu bì】

    成语解释: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

  •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

    成语解释: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成语出处:《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 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成语解释: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干净利落【gān jìng lì luò】

    成语解释: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成语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 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横冲直撞【héng chōng zhí zhuàng】

    成语解释:乱冲乱撞,蛮横无理。

    成语出处:明·李贽《续焚书·与友人论文》:“凡作文皆从外边攻进里去,我谓文章就时而攻打出来,就他城池,食他粮草,统率他兵马,直冲横撞,搅得他粉碎,故不费一毫气力而自然有余也。”

  • 横行霸道【héng xíng bà dào】

    成语解释: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 虎视眈眈【hǔ shì dān dān】

    成语解释: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成语出处:《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 欢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 挥霍无度【huī huò wú dù】

    成语解释: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与他。”

  • 疾雷不及掩耳【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语解释: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 挤眉弄眼【jǐ méi nòng yǎn】

    成语解释:用眼睛、眉毛示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

  • 健步如飞【jiàn bù rú fēi】

    成语解释: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跑得飞快。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 来回来去【lái huí lái qù】

    成语解释: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成语出处:

  • 雷厉风行【léi lì fēng xíng】

    成语解释: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成语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

    成语解释: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手蹑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

  • 怒目而视【nù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 前赴后继【qián fù hòu jì】

    成语解释: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成语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上窜下跳【shàng cuàn xià tiào】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成语出处: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 爽心悦目【shuǎng xīn yuè mù】

    成语解释: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树木,全如敷了一层蓝灰,一切极爽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