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惨淡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成语解释: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 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

    成语解释: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传神阿堵【chuán shén ē dǔ】

    成语解释: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惨澹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成语解释: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亦作“惨淡经营”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 尺二冤家【chǐ èr yuān jia】

    成语解释: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成语出处:宋·陶穀《清异录·文用》:“少师杨凝式书画独步,一时求画者纸轴堆叠若垣壁。少师范见则浩叹曰:‘无奈许多债主,真尺二冤家也。’”

  • 尺幅寸缣【chǐ fú cùn jiān】

    成语解释:指小幅书画。

    成语出处:清·徐沁《明画录》卷三:“笔意苍劲,尺幅寸缣,便有林壑窅冥之势。”

  • 大处落墨【dà chù luò mò】

    成语解释:落墨:落笔。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 丹青不渝【dān qīng bù yú】

    成语解释: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成语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 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东涂西抹【dōng tú xī mǒ】

    成语解释: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 丹青妙手【dān qīng miào shǒu】

    成语解释:丹青:原指丹砂和青欔两种作颜料的矿物,后泛指颜料。多指国画大师。

    成语出处:唐·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东抹西涂【dōng mò xī tú】

    成语解释: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后用作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同“东涂西抹”。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金缕曲·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只东抹西涂还肯。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 断管残沈【duàn guǎn cán shěn】

    成语解释: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沈,墨汁。

    成语出处:明·焦竑《李氏〈焚书〉序》:“宋元丰间,禁长公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见者若祟。不逾时而征求鼎沸,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

  • 断管残渖【duàn guǎn cán shěn】

    成语解释: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渖,墨汁。

    成语出处:

  • 断缣尺楮【duàn jiān chǐ chǔ】

    成语解释:犹言断缣寸纸。残缺不全的书画。

    成语出处:明·叶盛《水东日记·王元章画梅》:“今人间往往有其所画梅花,断缣尺楮,人争宝之,多元章自书所题其上。”

  • 断缣寸纸【duàn jiān cùn zhǐ】

    成语解释:指残缺不全的书画。

    成语出处:宋·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 风骨峭峻【fēng gǔ qiào jùn】

    成语解释: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成语出处: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 粉白墨黑【fěn bái mò hēi】

    成语解释:以粉傅面、以黛画眉。谓女子修饰容颜。同“粉白黛黑”。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三》:“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 烘云托月【hōng yún tuō yuè】

    成语解释: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 呼之欲出【hū zhī yù chū】

    成语解释: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成语出处: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 画虎类狗【huà hǔ lèi gǒu】

    成语解释: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 画脂镂冰【huà zhī lòu bīng】

    成语解释:镂:雕刻。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殊路》:“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 挥洒自如【huī sǎ zì rú】

    成语解释: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成语出处: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 挥毫落纸【huī háo luò zhǐ】

    成语解释:毫:毛笔。指写字或作画。

    成语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挥毫落纸如云烟。”

  • 浑然一体【hún rán yī tǐ】

    成语解释: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成语出处:《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活龙活现【huó lóng huó xiàn】

    成语解释: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 活灵活现【huó líng huó xiàn】

    成语解释: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 混然一体【hún rán yī tǐ】

    成语解释: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成语出处:《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画意诗情【huà yì shī qíng】

    成语解释: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成语出处: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 画龙刻鹄【huà lóng kè hú】

    成语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成语出处: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 画沙聚米【huà shā jù mǐ】

    成语解释: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李秀东六十寿序》:“[余]与之规舆图,讲战守,画沙聚米,方略井然。”

  • 颊上三毛【jiá shàng sān máo】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 江山如画【jiāng shān rú huà】

    成语解释: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金壶墨汁【jīn hú mò zhī】

    成语解释: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成语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浮提之国献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声,闻声则隐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