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

    成语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编》第四回:“到这时候,我仿佛大彻大悟了不是?”

  • 大梦初醒【dà mèng chū xǐng】

    成语解释: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 鬼迷心窍【guǐ mí xīn qiào】

    成语解释: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

  •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

    成语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执迷不悟【zhí mí bù wù】

    成语解释: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 作如是观【zuò rú shì guān】

    成语解释: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抱这样的看法。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成语出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成语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 梦幻泡影【mèng huàn pào yǐng】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成语出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