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成语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成语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 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成语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大难临头【dà nàn lín tóu】

    成语解释: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胆颤心惊【dǎn c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寒心酸鼻【hán xīn suān bí】

    成语解释: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语解释: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成语解释: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元·乔梦符《金钱记》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体。”

  • 惶惶不安【huáng huáng bù ān】

    成语解释: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惊魂未定【jīng hún wèi dìng】

    成语解释: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惊心动魄【jīng xīng dòng pò】

    成语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天塌地陷【tiān tā dì xiàn】

    成语解释: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 畏首畏尾【wèi shǒ wèi wěi】

    成语解释: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 畏缩不前【wèi suō bù qián】

    成语解释: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 小心谨慎【xiǎo xīn jǐn shèn】

    成语解释: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 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成语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心有余悸【xīn yǒu yú jì】

    成语解释: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成语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 妖魔鬼怪【yāo mó guǐ guài】

    成语解释:妖怪和魔鬼。比喻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邪恶势力。

    成语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便信着他跟将去了。”

  • 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

    成语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坐立不安【zuò lì bù ān】

    成语解释: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惊慌失色【jīng huāng shī sè】

    成语解释: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 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

    成语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成语解释: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 失魂落魄【shī hún luò pò】

    成语解释: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 如丧考妣【rú sàng kǎo bǐ】

    成语解释: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成语出处:《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