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国如家【ài guó rú jiā】

    成语解释: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 碧血丹心【bì xuè dān xīn】

    成语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保家卫国【bǎo jiā wèi guó】

    成语解释:保卫家乡和祖国。

    成语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 楚囊之情【chǔ náng zhī qíng】

    成语解释:指爱国之情。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

  • 故宫禾黍【gù gōng hé shǔ】

    成语解释: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

  • 光复旧物【guāng fù jiù wù】

    成语解释: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成语出处:《晋书·桓温传》:“光复旧京,疆理华夏。”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

  • 国尔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浩气长存【hào qì cháng cún】

    成语解释: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成语出处:

  • 还我河山【huán wǒ hé shān】

    成语解释: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成语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 尽忠报国【jìn zhōng bào guó】

    成语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成语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 救亡图存【jiù wáng tú cún】

    成语解释: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成语出处: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爱国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

  • 捐躯殉国【juān qù xùn guó】

    成语解释: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成语出处: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 捐躯赴难【juān qū fù nàn】

    成语解释: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捐躯报国【juān qū bào guó】

    成语解释: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成语出处:《元史·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 爱国一家【ài guó yī jiā】

    成语解释:热爱祖国,像一家人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 匹夫有责【pǐ fū yǒu zé】

    成语解释: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破家为国【pò jiā wéi guó】

    成语解释: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成语出处: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 仁人志士【rén rén zhì shì】

    成语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生聚教训【shēng jù jiào xùn】

    成语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死而后已【sǐ ér hòu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杀身报国【shā shēn bào guó】

    成语解释: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成语出处: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 舍身为国【shě shēn wéi guó】

    成语解释: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成语出处:

  • 为国捐躯【wèi guó juān qū】

    成语解释: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 相忍为国【xiāng rěn wèi guó】

    成语解释: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 效死疆场【xiào sǐ jiāng chǎng】

    成语解释:到边疆拼死报效国家。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再乞休致疏》:“虽执殳荷戈,效死疆场,亦所弗避。”

  • 兴邦立国【xīng bāng lì guó】

    成语解释:邦:国家。建立并振兴国家。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安排打凤牢龙计,准备兴邦立国机。”

  • 以身许国【yǐ shēng xǔ guó】

    成语解释: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成语出处:《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 以身殉国【yǐ shēng xùn guó】

    成语解释: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 忧国忧民【yōu guó yōu mín】

    成语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以身报国【yǐ shēng bào guó】

    成语解释: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成语出处:《魏书·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 志士仁人【zhì shì rén rén】

    成语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忠心耿耿【zhōng xīn gěng gěng】

    成语解释: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 保国安民【bǎo guó ān mín】

    成语解释: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 赤胆忠心【chì dǎn zhōng xīn】

    成语解释: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 赤心报国【chì xīn bào guó】

    成语解释: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