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成语解释: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 兵荒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解释: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兵戎相见【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语解释: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解释: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 大获全胜【dà huò quán shèng】

    成语解释: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迟慢些,就成沙场之鬼……梁家大获全胜。”

  • 调虎离山【diào hǔ lí shān】

    成语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 刀枪入库【dāo qiāng rù kù】

    成语解释: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

    成语解释: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 各自为战【gè zì wéi zhàn】

    成语解释: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 孤军奋战【gū jūn fèn zhàn】

    成语解释: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成语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 归马放牛【guī mǎ fàng niú】

    成语解释: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汗马功劳【hàn mǎ gōng láo】

    成语解释: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 胡服骑射【hú fú qí shè】

    成语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 来好息师【lái hǎo xī shī】

    成语解释: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成语出处:

  • 龙战玄黄【lóng zhàn xuán huáng】

    成语解释: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成语出处:茅盾《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

  • 龙战鱼骇【lóng zhàn yú hài】

    成语解释:比喻战争激烈。

    成语出处:《中国现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以视建武元年以后,十二年以前,龙战鱼骇,盖不侔矣。”

  • 磨盾之暇【mó dùn zhī xiá】

    成语解释: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成语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 鸣金收兵【míng jīn shōu bīng】

    成语解释: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成语出处:《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 南征北战【nán zhēng běi zhàn】

    成语解释: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 炮火连天【pào huǒ lián tiān】

    成语解释: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 平安无事【píng ān wú shì】

    成语解释: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 破斧缺斨【pò fǔ quē zhōu】

    成语解释: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成语出处:《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枪林弹雨【qiāng lín dàn yǔ】

    成语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成语出处: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 人仰马翻【rén yǎng mǎ fān】

    成语解释: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

    成语解释: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 速战速决【sù zhàn sù jué】

    成语解释: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五十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决的希望。”

  • 矢石之难【shǐ shí zhī nán】

    成语解释: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许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 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成语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休养生息【xiū yǎng shēng xī】

    成语解释: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成语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 血肉横飞【xuè ròu héng fēi】

    成语解释: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

    成语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 ”

  • 骁勇善战【xiāo yǒng shàn zhàn】

    成语解释:勇猛,善于战斗。

    成语出处:《南齐书·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 以杀去杀【yǐ shā qù shā】

    成语解释: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成语出处:《商君书·画策》:“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 以逸待劳【yǐ yì dài láo】

    成语解释: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成语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