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孤苦伶仃【gū kǔ líng dīng】

    成语解释: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孤身只影【gū shēn zhī yǐng】

    成语解释:孤零零的一个人。形容孤儿无亲。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 根孤伎薄【gēn gū jì báo】

    成语解释: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日晏途绕,块然自丧,加以无良,根孤伎薄,既同冯衍负困之累,复抱相如痟渴之疾。”

  • 根深蒂结【gēn shēn dì jié】

    成语解释:犹根深蒂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某流落江湖二十年,兄弟异立,未能成家,重以场屋蹉跌,遂失身于介馆马慧,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

  • 孑然一身【jié rán yī shēn】

    成语解释:孤孤单单一个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 举目无亲【jǔ mù wú qīn】

    成语解释: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成语出处:唐·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

    成语解释: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成语出处:《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 零丁孤苦【líng dīng gū kǔ】

    成语解释: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

    成语解释: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

    成语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 吞声忍气【tūn shēng rěn qì】

    成语解释: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 无依无靠【wú yī wú kào】

    成语解释:形容孤苦无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天啊!只道与你一竹竿到底,白头相守,那里说起半路上就抛撇了,遗下许多儿女,无依无靠。”

  • 五尺之童【wǔ chǐ zhī tóng】

    成语解释: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形单影只【xíng dān yǐng zhī】

    成语解释:形:身体;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 孤掌难鸣【gū zhǎng nán míng】

    成语解释: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成语出处:《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枕冷衾寒【zhěn lěng qīn hán】

    成语解释: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 孤孤单单【gū gū dān dān】

    成语解释: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孤孤单单,寂寞的可怜。”

  • 生男育女【shēng nán yù nǚ】

    成语解释:指生育子女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百丈惟政禅师》:“而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门风断绝。”

  • 孤衾独枕【gū qīn dú zhěn】

    成语解释:单条棉被与单个枕头。指夜间独自一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虽是夜晚间孤衾独枕,不惯寂寞,奈一心丢了众人,只念柳湘莲早早回来完了终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