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孔千疮【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不计其数【bù jì qí shù】

    成语解释: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

  • 不可胜数【bù kě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成语出处:《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 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

    成语解释: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天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 床头金尽【chuáng tóu jīn jìn】

    成语解释: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成语出处:唐·张籍《行路难》诗:“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 绰绰有余【chuò chuò yǒu yú】

    成语解释: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 绰有余裕【chuò yǒu yú yù】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 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 凤毛麟角【fèng máo lín jiǎo】

    成语解释: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伏法受诛【fú fǎ shòu zhū】

    成语解释: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顾此失彼【gù cǐ shī bǐ】

    成语解释: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 广种薄收【guǎng zhòng bó shōu】

    成语解释:薄:少。种植的面积很大,但单位产量却很低。比喻实行的很广泛,但收效甚微。

    成语出处: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

  • 恒河沙数【héng hé shā shù】

    成语解释: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 挥霍无度【huī huò wú dù】

    成语解释: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与他。”

  • 举不胜举【jǔ bù shèng jǔ】

    成语解释: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 劳而无功【láo ér wú gōng】

    成语解释: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成语出处:《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 寥寥可数【liáo liáo kě shǔ】

    成语解释: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成语出处:清·方苞《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优恤庶官,远过于前明,而公卿大臣,抗节效忠者,寥寥可数。”

  • 囊空如洗【náng kōng rú xǐ】

    成语解释:口袋里空得象洗过一样。形容口袋里一个钱也没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 日进斗金【rì jìn dǒu jīn】

    成语解释: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

    成语出处:《胡雪岩》:“这个职位,一望而知是日进斗金的好差使。”

  • 数不胜数【shǔ bù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成语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 完美无缺【wán měi wú quē】

    成语解释: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 无济于事【wú jì yú shì】

    成语解释: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 无穷无尽【wú qióng wú jìn】

    成语解释: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成语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衣不蔽体【yī bù bì tǐ】

    成语解释: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 一贫如洗【yī pín rú xǐ】

    成语解释: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一文不名【yī wén bù míng】

    成语解释:一个钱都没有。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捉襟见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成语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

    成语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 不存不济【bù cún bù jì】

    成语解释: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

  • 屈指可数【qū zhǐ kě shǔ】

    成语解释: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成语出处: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安公美政颂》:“今文儒之盛,其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尔。”

  • 太仓一粟【tài cāng yī sù】

    成语解释: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 衣衫褴褛【yī shān lán lǚ】

    成语解释: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成语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寥寥无几【liáo liáo wú jǐ】

    成语解释: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连做诗赋的也寥寥无几。”

  •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

    成语解释: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成语出处: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