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劳而获【bù láo ér huò】

    成语解释: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 吊儿郎当【diào er láng dāng】

    成语解释: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

    成语出处: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

  • 落拓不羁【luò tuò bù jī】

    成语解释: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成语出处:《北史·杨素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

  • 尸位素餐【shī wèi sù cān】

    成语解释: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成语出处:《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成语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不以为意【bù yǐ wéi yì】

    成语解释: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成语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从容不迫【cóng róng bù pò】

    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成语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泰然自若【tài rán zì ruò】

    成语解释: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成语出处:鲁人有与曾参同姓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金史·颜盏门都传》

  • 不慌不忙【bù huāng bù máng】

    成语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 人心涣散【rén xīn huàn sàn】

    成语解释: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

    成语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

  • 科头赤足【kē tóu chì zú】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语出处: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

  • 被发跣足【pī fà xiǎn zú】

    成语解释:被发:披散头发;跣足:赤脚。披散头发,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瞥见一画衣女子,被发跣足,冒风而至,连呼:‘三郎救我命!’”

  • 吊儿浪荡【diào ér làng dàng】

    成语解释:浪荡:放浪。形容散漫放浪

    成语出处: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 精神涣散【jīng shén huàn sàn】

    成语解释:精神:神志,心神;涣散:分散,散漫。形容精神分散不集中

    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第14卷:“精神涣散,离其躬身。”

  • 懒懒散散【lǎn lǎn sǎn sǎn】

    成语解释:指人懒惰散漫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公坊披着件夏布小衫,踢着鞋在卧室里懒懒散散地迎出来道:‘什么独乐不独乐的乱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