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挨家挨户【āi jiā āi hù】

    成语解释:一家一户,户户不漏。挨,依次,顺次。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自从他作了副里长,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 安国宁家【ān guó níng jiā】

    成语解释:指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 安家立业【ān jiā lì yè】

    成语解释: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成语出处:梁斌《漫谈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 安家落户【ān jiā luò hù】

    成语解释: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成语出处: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 安家乐业【ān jiā lè yè】

    成语解释: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成语出处:《汉书·谷永传》:“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

  • 罢黜百家【bā chù bǎi jiā】

    成语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 白手起家【bái shǒu qǐ jiā】

    成语解释: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一0七:“今士大夫白屋起家,以致荣显。”

  • 百花齐放【bǎi huā qí fàng】

    成语解释: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

    成语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成语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 败国丧家【bài guó sàng jiā】

    成语解释: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成语出处:《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 败国亡家【bài guó wáng jiā】

    成语解释: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成语出处:参见“败国丧家”。

  • 成家立业【chéng jiā lì yiè】

    成语解释: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 打家劫舍【dǎ jiā jié shè】

    成语解释: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 大方之家【dà fāng zhī jiā】

    成语解释: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大家风范【dà jiā fēng fàn】

    成语解释: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成语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 大家闺秀【dà jiā guī xiù】

    成语解释: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荡产倾家【dàng chǎn qīng jiā】

    成语解释:指丧失全部家产。

    成语出处:明·杨珽《龙膏记·脱难》:“尽他万千挜靶,乱国家使些奸诈,少不了荡产倾家,能几日状孤做大。”

  • 法家拂士【fǎ jiā bì shì】

    成语解释: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发家致富【fā jiā zhì fù】

    成语解释: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成语出处: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这个村子里的‘大能人’,更关心的却是个人的发家致富。”

  • 伐冰之家【fá bīng zhī jiā】

    成语解释:伐冰,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 丰屋蔀家【fēng wū zhī jiā】

    成语解释:比喻深自隐藏,不肯出仕。也比喻高官显宦豪富丰足。

    成语出处:《易·丰》:“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王弼注:“既丰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暗之甚也。虽窥其户,阒其无人,弃其所处,而自深藏也。”

  • 孤家寡人【gū jiā guǎ rén】

    成语解释: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成语出处:《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国破家亡【guó pò jiā wáng】

    成语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

  • 故家乔木【gù jiā qiáo mù】

    成语解释: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 国而忘家【guó é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 欢喜冤家【huān xǐ yuān jiā】

    成语解释: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成语出处:元·童童学士《新水令·念远》:“生也因他,死也因他,恩爱人儿,冤家。”

  • 行家里手【háng jiā lǐ shǒu】

    成语解释: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 家破人亡【jiā pò rén wáng】

    成语解释: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 家徒四壁【jiā tú sì bì】

    成语解释: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 家给人足【jiā jǐ rén zú】

    成语解释: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成语出处:《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家长里短【jiā cháng lǐ duǎn】

    成语解释: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 家无二主【jiā wú èr zhǔ】

    成语解释: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成语出处:《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家学渊源【jiā xué yuān yuán】

    成语解释: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成语出处:《北史·江式传》:“式少专家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 家贫亲老【jiā pín qīn lǎo】

    成语解释: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成语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成语出处: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