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才疏学浅【cái shū xué qiǎn】

    成语解释: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 弹丸之地【dàn wán zhī dì】

    成语解释: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 动荡不安【dòng dàng bù ān】

    成语解释: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 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 烽火四起【fēng huǒ sì qǐ】

    成语解释: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成语出处:

  • 风流云散【fēng liú yún sàn】

    成语解释: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 风行雨散【fēng xíng yǔ sàn】

    成语解释: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同“风流云散”。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三教九流【sān jiào jiǔ liú】

    成语解释: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成语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 十面埋伏【shí miàn mái fú】

    成语解释: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 四平八稳【sì píng bā wěn】

    成语解释: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 四面八方【sì miàn bā fāng】

    成语解释: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 四通八达【sì tōng bā dá】

    成语解释: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成语出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 四山五岳【sì shān wǔ yuè】

    成语解释: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引一千余军马,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 四荒八极【sì huāng bā jí】

    成语解释: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八骏图》诗:“四荒八极蹋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 四至八道【sì zhì bā dào】

    成语解释: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 眼观六路【yǎn guān liù lù】

    成语解释: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八方风雨【bā fāng fēng yǔ】

    成语解释: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郡内书情献裴度侍中留守》:“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 五湖四海【wǔ hú sì hǎi】

    成语解释: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成语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 云散风流【yún sàn fēng liú】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成语出处:清·龚萼《答姜云标》:“乃云散风流,各为饥寒所迫,敛眉就食,俯首觅衣。”

  • 光芒四射【guāng máng sì shè】

    成语解释:光芒:光辉;射:照射。强烈的光线向四面八方照射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仔细一瞧,不是那粒晶莹闪烁光芒四射的红珠是什么?”

  • 化被万方【huà bèi wàn fāng】

    成语解释:化:德化,以恩德感化;被:到;万方:四面八方。恩德感化四面八方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为李谏议贺赦表》:“恩覃九有,化被万方。”

  • 浩气四塞【hào qì sì sāi】

    成语解释:浩气:浩然正气;塞:充满。正气充满四面八方

    成语出处:孙中山《序》:“浩气四塞。”

  • 所到之处【suǒ dào zhī chù】

    成语解释:所去的任何地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

  • 浩然正气【hào rán zhèng qì】

    成语解释: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成语出处: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