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拨云见日【bō yún jiàn rì】

    成语解释: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 不法常可【bù fǎ cháng kě】

    成语解释: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不负众望【bù fù zhòng wàng】

    成语解释: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 不可企及【bù kě qǐ jí】

    成语解释: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成语出处:唐·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 不吝赐教【bù lìn cì jiào】

    成语解释: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 不吝珠玉【bù lìn zhū yù】

    成语解释: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恰好听到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 不期而然【bù qī ér rán】

    成语解释: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成语出处:宋·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盖磁石取铁,以气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 不期修古【bù qī xiū gǔ】

    成语解释: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不期然而然【bù qī rán ér rán】

    成语解释: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成语出处:宋·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盖磁石取铁,以气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 拨云睹日【bō yún dǔ rì】

    成语解释: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拨云见日”。

    成语出处:语出《晋书·乐广传》:“[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

  • 不幸而言中【bù xìng ér yán zhòng】

    成语解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 步步高升【bù bù gāo shēng】

    成语解释: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 出乎意外【chū hū yì wài】

    成语解释: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 曾无与二【céng wú yǔ èr】

    成语解释: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成语出处:晋·刘琨《劝进表》:“亿兆攸归,曾无与二。”《晋书·解系孙旂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 大势已去【dà shì yǐ qù】

    成语解释: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纣王看见,不觉大惊,知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

  • 大失所望【dà shī suǒ wàng】

    成语解释: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大喜过望【dà xǐ guò wàng】

    成语解释: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成语出处:《汉书·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付之东流【fù zhī dōng liú】

    成语解释: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成语出处: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

  • 付诸东流【fù zhū dōng liú】

    成语解释: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成语出处: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

  • 冯驩弹铗【féng huān dàn jiá】

    成语解释: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成语出处: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

  • 冯生弹铗【féng shēng dàn jiá】

    成语解释: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成语出处:参见“冯驩弹铗”。

  • 恨铁不成钢【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成语解释: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成语出处: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

  • 怀才不遇【huái cái bū yù】

    成语解释: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显通,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

    成语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金榜题名【jīn bǎng tí míng】

    成语解释:指科举得中。

    成语出处: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 金石为开【jīn shí wèi kāi】

    成语解释: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 尽付东流【jìn fù dōng liú】

    成语解释: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那缘法尽了,往时的情义尽付东流,还要变成了仇怨。”

  • 枯苗望雨【kū miáo wàng yǔ】

    成语解释:形容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

  • 苦尽甘来【kǔ jìn gān lái】

    成语解释: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 攀龙附凤【pān lóng fù fèng】

    成语解释: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 起死回生【qǐ sǐ huí shēng】

    成语解释: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成语出处:明·张岱《鲁云谷传》:“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肊见起死回生。”

  • 清尘浊水【qīng chén zhuó shuǐ】

    成语解释: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 日升月恒【rì shēng yuè gèng】

    成语解释: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 生机勃勃【shēng jī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成语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 生气勃勃【shēng qì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