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成语解释: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乐而忘返【lè ér wàng fǎn】

    成语解释: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成语出处:《史记·秦本纪》第五卷:“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乐而忘归。”

  • 乐在其中【lè zài qí zhōng】

    成语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乐不可言【lè bù kě yán】

    成语解释: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大招》:“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

  • 满袖春风【mǎn xiù chūn fēng】

    成语解释: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

    成语出处:元·张可久《水仙子》曲:“翰林风月进多才,满袖春风下玉阶。”

  • 拍手称快【pāi shǒu chēng kuài】

    成语解释: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 破涕为笑【pò tì wéi xiào】

    成语解释: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成语出处:晋·刘琨《答卢堪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 普天同庆【pǔ tiān tóng qìng】

    成语解释: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ìn】

    成语解释: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成语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 人心大快【rén xīn dà kuài】

    成语解释: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 赏心乐事【shǎng xīn lè shì】

    成语解释: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

    成语解释: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成语出处:《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

    成语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率土同庆【shuài tǔ tóng qìng】

    成语解释:犹言普天同庆。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贺上尊号后大赦天下表》:“臣某言:伏奉七月十三日制书,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蹈舞欢呼,自天降休,率土同庆。”

  • 双喜临门【shuāng xǐ lín mén】

    成语解释:指两年喜事一齐到来。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7回:“你屋里恭喜了,大相公也喜了。一天生的,真正双喜临门。”

  • 遂心快意【suí xīn kuài yì】

    成语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脸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

  • 遂心满意【suì xīn mǎn yì】

    成语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我们索性去截住他,夺了盘缠,抢了白马凑分,却不是遂心满意之事?”

  • 遂心如意【suì xīn rú yì】

    成语解释:犹言称心如意。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

  • 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

    成语解释: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成语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童心未泯【tóng xīn wèi mǐn】

    成语解释:泯:泯灭。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成语出处:宋·陆游《园中作》:“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嘻。”

  • 忘其所以【wàng qí suǒ yǐ】

    成语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 喜不自胜【xǐ bù zì shèng】

    成语解释: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 喜形于色【xǐ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成语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成语解释: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喜逐颜开【xǐ zhú yán kāi】

    成语解释: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

  • 笑容可掬【xiào róng kě jū】

    成语解释: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 笑逐颜开【xiào zhú yán kāi】

    成语解释: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

  • 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

    成语解释: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 心满意足【xīn mǎn yì zú】

    成语解释: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 兴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 相得甚欢【xiāng dé shèn huān】

    成语解释:得:投合。形容双方相处融洽,非常快乐。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

  • 嫣然一笑【yān rán yī xiào】

    成语解释: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 哑然失笑【yǎ rán shī xiào】

    成语解释: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 洋洋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

    成语解释: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成语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意想不到【yì xiǎng bù dào】

    成语解释: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来下顾,真是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