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成语解释: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鞍马劳顿【ān mǎ láo dùn】

    成语解释: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 倍日并行【bèi rì bìng xíng】

    成语解释:日夜赶路。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 百舍重趼【bǎi shè chóng jiǎn】

    成语解释: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亦作“百舍重茧”。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淮南子·修务训》:“昔南荣畴耻圣道之独亡于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见老聃。”

  • 登山涉水【dēng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 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 足不出户【zú bù chū hù】

    成语解释:脚不跨出家门。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

  • 不远千里【bù yuǎn qiān lǐ】

    成语解释: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不远万里【bù yuǎn wàn lǐ】

    成语解释: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跋山涉川【bá shān shè chuān】

    成语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 倍道兼行【bèi dào jiān xíng】

    成语解释: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

    成语出处:《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 草行露宿【cǎo xíng lù sù】

    成语解释: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闻内生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 长途跋涉【cháng tú bá shè】

    成语解释: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成语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 百舍重茧【bǎi shè chóng jiǎn】

    成语解释: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成语出处:《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