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懊悔无及【ào huǐ wú jí】

    成语解释:后悔已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 兵连祸结【bīng lián huò jié】

    成语解释: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成语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 当头棒喝【dāng tóu bàng hè】

    成语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 翻然悔悟【fān rán huǐ wù】

    成语解释: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 反水不收【fǎn shuǐ bù shōu】

    成语解释: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 幡然悔悟【fān rán huǐ wù】

    成语解释: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八回:“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已幡然悔悟。”

  • 恨相知晚【hèn xiāng zhī wǎn】

    成语解释: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 后悔无及【hòu huǐ wú jí】

    成语解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 悔过自新【huǐ guò zì xīn】

    成语解释:悔:悔改;过:错误;自新:使自己重新做人。悔恨以前的过失,决心重新作人。

    成语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新唐书·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 悔恨交加【huǐ hèn jiāo jiā】

    成语解释: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既后悔又怨恨。形容非常懊悔痛心。

    成语出处:

  • 后悔莫及【hòu huǐ mò jí】

    成语解释: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 后悔不及【hòu huǐ bù jí】

    成语解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 何必当初【hé bì dāng chū】

    成语解释: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 恨相见晚【hèn xiāng jiàn wǎn】

    成语解释: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同“恨相知晚”。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 嗟悔无及【jiē huǐ wú jí】

    成语解释:叹息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汝悔身何及。”

  • 九死未悔【jiǔ sǐ wèi huǐ】

    成语解释:纵然死上九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九死不悔【jiǔ sǐ bù huǐ】

    成语解释: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苦口婆心【kǔ kǒu pó xīn】

    成语解释: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成语出处:《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这个是老婆心。’”

  • 稍纵即逝【shā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噬脐何及【shì qí hé jí】

    成语解释: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

  • 噬脐莫及【shì qí mò jí】

    成语解释: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

  • 死而无悔【sǐ ér wú huǐ】

    成语解释: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噬脐无及【shì qí wú jí】

    成语解释: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亦作“噬脐莫及”。

    成语出处: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 心腹之患【xīn fù zhī huàn】

    成语解释: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后汉书·陈蕃传》:“寇贼在处,四肢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 学识渊博【xué shí yuān bó】

    成语解释:指学识深而且广。

    成语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 意气用事【yì qì yòng shì】

    成语解释: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 追悔莫及【zhuī huǐ mò jí】

    成语解释:后悔也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汉·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 抱恨终天【bào hèn zhōng tiān】

    成语解释: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对富翁道:‘本待与主翁完成美事,少尽报效之心,论证知遭此大变,抱恨终天!’”

  • 错综复杂【cuò zōng fù zá】

    成语解释: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 悔不当初【huǐ bù dāng chū】

    成语解释:悔:后悔;当初:开头,起初。后悔不在当初采取另一种行动。

    成语出处:唐·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 悔读南华【huǐ dú nán huá】

    成语解释:《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成语出处:《唐诗纪事·温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 悔之不及【huǐ zhī bù jí】

    成语解释:后悔也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 悔之无及【huǐ zhī wú jí】

    成语解释:后悔也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 悔之晚矣【huǐ zhī wǎn yǐ】

    成语解释:后悔已经晚了。

    成语出处:《大宋宣和遗事》:“万一有奸邪叵测之情,陛下悔之晚矣!”

  • 事与愿违【shì yǔ yuàn wéi】

    成语解释: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