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八斗之才【bā dǒu zhī cái】

    成语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博大精深【bó dà jīng shēn】

    成语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成语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 博闻强记【bó wén qiáng jì】

    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博览群书【bó lǎn qún shū】

    成语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成语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 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

    成语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才华超众【cái huá chāo zhòng】

    成语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成语出处:

  •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才识过人【cái shí guò rén】

    成语解释: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 才疏学浅【cái shū xué qiǎn】

    成语解释: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 才华盖世【cái huá gài shì】

    成语解释:盖:覆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他做宗人府主事时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是个才华盖世的名王。”

  • 才华横溢【cái huá héng yì】

    成语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 才占八斗【cái zhān bā dǒu】

    成语解释: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成语出处: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 雏凤清声【chú fèng qīng shēng】

    成语解释: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寄韩冬郎兼长之员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短见薄识【duǎn jiàn bó shí】

    成语解释:指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 多才多艺【duō cái duō yì】

    成语解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成语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

  • 当世才度【dāng shì cái dù】

    成语解释:当世:当代,现世。才:才华。度:气度。当代具有才华气度的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曹肇传》:“肇有当世才度,为散骑常侍、屯骑校尉。”

  • 跌荡风流【diē dàng fēng liú】

    成语解释: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同“跌宕风流”。

    成语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珠市名妓附见》:“白门娟娟静美,跌荡风流,能度曲,善画兰。”

  • 奋发有为【fèn fā yǒu wéi】

    成语解释: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成语解释: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 风华绝代【fēng huá jué dài】

    成语解释: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成语出处:《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 风华正茂【fēng huá zhèng mào】

    成语解释: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成语出处: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风流潇洒【fēng liú xiāo sǎ】

    成语解释: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成语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风尘,知心有几。”

  • 冯驩弹铗【féng huān dàn jiá】

    成语解释: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成语出处: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

  • 锋铓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成语解释: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同“锋芒毕露”。

    成语出处:

  • 冯生弹铗【féng shēng dàn jiá】

    成语解释: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成语出处:参见“冯驩弹铗”。

  • 风流蕴藉【fēng liú yùn jiè】

    成语解释: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成语出处:《北齐书·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 寡见少闻【guǎ jiàn shǎo wén】

    成语解释: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成语出处: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 怀才不遇【huái cái bū yù】

    成语解释: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显通,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 晦迹韬光【huì jì tāo guāng】

    成语解释: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成语出处:《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 锦心绣口【jǐn xīn xiù kǒu】

    成语解释: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

    成语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经天纬地【jīng tiān wěi dì】

    成语解释: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

  • 酒囊饭袋【jiǔ náng fàn dài】

    成语解释: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讥讽无能的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 决胜千里【jué shèng qiān lǐ】

    成语解释: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