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的成语有什么用(7个)

成语解释、出处

  • 旁观者清【páng guān zhě qīng】

    成语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见审。”

  • 不识之无【bù shí zhī wú】

    成语解释: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 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

    成语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成语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 目不识丁【mù bù shí dīng】

    成语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当局者迷【dāng jú zhě mí】

    成语解释: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恋绣衾·无题》:“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 胸无点墨【xiōng wú diǎn mò】

    成语解释: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成语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某家本殷实,父母以独子故,甚爱之,读书十年,胸无点墨。”

  • 一字不识【yī zì bù shí】

    成语解释:一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