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成语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成语出处:《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 百花齐放【bǎi huā qí fàng】

    成语解释: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 橙黄橘绿【chéng huáng jú lǜ】

    成语解释:指秋季景物。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垂名青史【chuí míng qīng shǐ】

    成语解释: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春色满园【chūn sè mǎn yuán】

    成语解释: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吕从庆《丰溪存稿·小园》:“小园春色丽,花发两三株。”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逞娇呈美【chěng jiāo chéng měi】

    成语解释:指花草显示出美丽的颜色。

    成语出处:明·陆采《怀香记·春闺寄简》:“凭栏轩晓望迟迟,满苑逞娇呈美。”

  • 灯红酒绿【dēng hóng jiǔ lǜ】

    成语解释: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

  • 丰富多彩【fēng fù duō cǎi】

    成语解释: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成语出处: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 浮翠流丹【fú cuì liú dān】

    成语解释: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成语出处:宋·陆游《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复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 光彩夺目【guāng cǎi duó mù】

    成语解释: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解开来,只见一团绵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光彩夺目。”

  • 光怪陆离【guāng guài lù lí】

    成语解释: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冢上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

  • 各色各样【gè sè gè yàng】

    成语解释:色:种类。各种类别,各种式样。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却说盛公子一派话儿,把官亲投任的人,各色各样,形容的一个详而且尽。”

  • 黑白分明【hēi bái fēn míng】

    成语解释: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成语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呼卢喝雉【hū lú hè zhì】

    成语解释:呼、喝:喊叫;卢、雉:古时赌具上的两种颜色。泛指赌博。

    成语出处:宋·陆游《风顺舟行甚疾戏书》诗:“呼卢喝雉连暮夜,击兔伐狐穷岁年。”

  • 花红柳绿【huā hóng liǔ lǜ】

    成语解释: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成语出处:五代·前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 花里胡哨【huā lǐ hú shào】

    成语解释: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一同进到房里,见满桌堆着都是选的刻本文章,红笔对的样,花里胡哨的。”

  • 华而不实【huá ér bù shí】

    成语解释: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

    成语解释: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自余是什么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若无恁么事,饶你攒花簇锦,亦无用处。”

  • 黄口小儿【huáng kǒu xiǎo ér】

    成语解释: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 黄雀衔环【huáng què xián huán】

    成语解释: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成语出处: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

  • 黄钟瓦釜【huáng zhōng wǎ fǔ】

    成语解释: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黄钟毁弃【huáng zhōng huǐ qì】

    成语解释: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 guǒ】

    成语解释: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成语出处: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红飞翠舞【hóng fēi cuì wǔ】

    成语解释: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 黄尘清水【huáng chén qīng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变化迅速。

    成语出处:

  • 黄冠草服【huáng guàn cǎo fú】

    成语解释: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洪方洲郎中书》:“而所谓磊落超脱者,往往出于黄冠草服之间。”

  • 黄冠野服【huáng guàn yě fú】

    成语解释: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成语出处:古直《冷圃曲》:“二月梅江波滟滟,黄冠野服期许剑。”

  • 黄人捧日【huáng rén pěng rì】

    成语解释: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同“黄人守日”。

    成语出处:宋·宋祁《春帖子词·》:“青帝回风还习习,黄人捧日故迟迟。”

  • 黄汤淡水【huáng tāng dàn shuǐ】

    成语解释:泛指饮食。同“黄汤辣水”。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这两日只有口游气儿,黄汤淡水谁尝着来?”

  • 黄麻紫书【huáng má zǐ shū】

    成语解释: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大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黄麻紫书,照耀夜壑。”

  • 黄天焦日【huáng tiān jiāo rì】

    成语解释:犹大天白日。指白天。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一:“如今的时新,黄天焦日,男的女的在一起,嘻嘻哈哈,像个什么?”

  • 黄袍加体【huáng páo jiā tǐ】

    成语解释: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同“黄袍加身”。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 黄皮刮廋【huáng pí guā sōu】

    成语解释: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成语出处:余辰《蚕》六:“一天过去了,蚕完全绝食啦,一个个饿得黄皮刮廋,眼看就要死了。”

  • 黄皮寡廋【huáng pí guǎ sōu】

    成语解释: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同“黄皮刮廋”。

    成语出处:熊伯涛《宁都兵暴前后》:“一群饿得黄皮寡廋的人,伸着两只皮包骨头的手。”

  • 黄齑白饭【huáng jī bái fàn】

    成语解释:指粗恶的饭食。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风雨萧条,衡门暂留,黄齑白饭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