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步穿杨【bǎi bù chuān yáng】

    成语解释: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成语出处:《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不知所错【bù zhī suǒ cuò】

    成语解释:错:错开;处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成语出处:《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 成王败寇【chéng wáng bài kòu】

    成语解释: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语出处:柳亚子《题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和风细雨【hé fēng xì yǔ】

    成语解释: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成语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

    成语解释: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成语出处: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 有口难辩【yǒu kǒu nán biàn】

    成语解释: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 听之任之【tīng zhī rèn zhī】

    成语解释: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 祸从天降【huò cóng tiān jiàng】

    成语解释:降:落下。比喻突然遭到了意外的灾祸。

    成语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则为那窈窕娘,不招你个俊俏郎,弄出这一番祸从天降。”

  • 称帝称王【chēng dì chēng wáng】

    成语解释:帝:帝王;王:君王。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