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挨冻受饿【ái dòng shòu è】

    成语解释: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 白屋寒门【bái wū hán mén】

    成语解释: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琗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穷困,身居在白屋寒门。”

  • 卑不足道【bēi bù zú dào】

    成语解释: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成语出处:见“卑卑不足道”。

  • 不直一钱【bù zhí yī qián】

    成语解释: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成语出处: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 不直一文【bù zhí yī wén】

    成语解释: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 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 掣襟露肘【chè jīn lù zhǒu】

    成语解释: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成语出处:《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露肘。”

  • 达官知命【dá guān zhī mìng】

    成语解释: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成语出处:

  • 达人知命【dá rén zhī mìng】

    成语解释: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

    成语解释: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 东海扬尘【dōng hǎi yáng chén】

    成语解释: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 独坐愁城【dú zuò chóu chéng】

    成语解释:愁:忧愁。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 分文不名【fēn wén bù míng】

    成语解释: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成语出处: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

  • 分文不值【fēn wén bù zhí】

    成语解释:形容毫无价值。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 孤苦伶仃【gū kǔ líng dīng】

    成语解释: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顾此失彼【gù cǐ shī bǐ】

    成语解释: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 寒酸落魄【hán suān luò pò】

    成语解释:落魄:沮丧失意。形容不得志时穷困、狼狈颓丧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范睢)遂换去鲜服,妆作寒酸落魄之状,潜出府门,来到驿馆,徐步而行,谒见须贾。”

  •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成语解释: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成语出处: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 怀才不遇【huái cái bū yù】

    成语解释: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显通,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 恍如隔世【huǎng rú gé shì】

    成语解释: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 海桑陵谷【hǎi sāng líng gǔ】

    成语解释: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成语出处:清·朱彜尊《玉带生歌》:“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 海水桑田【hǎi shuǐ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成语出处: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 宦海浮沉【huàn hǎi fú chén】

    成语解释: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 家徒四壁【jiā tú sì bì】

    成语解释: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 艰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成语解释: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成语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 艰难困苦【jiān nán kùn kǔ】

    成语解释: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成语出处:清 李渔《巧团圆 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 艰难险阻【jiān nán xiǎn zǔ】

    成语解释: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 叫苦不迭【jiào kǔ bù dié】

    成语解释: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成语出处:《大宋宣和遗事》享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

  • 荆棘塞途【jīng jí sè tú】

    成语解释: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

  • 苦不堪言【kǔ bù kān yán】

    成语解释: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成语出处: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坎坷不平【kǎn kě bù píng】

    成语解释:坎坷:道路坑坑洼洼。道路坑坑洼洼不平坦。形容前进道路上有许多困难民,不是一帆风顺的。

    成语出处:汉·扬雄《河乐赋》:“秽南巢之坎坷兮,易幽岐之麦平。”

  • 立锥之地【lì zhuī zhī dì】

    成语解释: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 立足之地【lì zú zhī dì】

    成语解释: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成语出处: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 落魄不羁【luò pò bù jī】

    成语解释: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实之莆人,登甲科,甚有文名,落魄不羁。”

  • 囊空如洗【náng kōng rú xǐ】

    成语解释:口袋里空得象洗过一样。形容口袋里一个钱也没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