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闲自得【ān xián zì dé】

    成语解释: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 安闲自在【ān xián zì zài】

    成语解释: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不能自已【bù néng zì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处之泰然【chǔ zhī tài rán】

    成语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沉声静气【chén shēng jìng qì】

    成语解释: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成语出处:冰心《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 从容自若【cóng róng zì ruò】

    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成语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从容自如【cóng róng zì rú】

    成语解释: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成语出处: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 得其三昧【dé qí sān mèi】

    成语解释: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成语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 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动荡不安【dòng dàng bù ān】

    成语解释: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 动荡不定【dòng dàng bù dìng】

    成语解释: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 风吹雨打【fēng chuī yǔ dǎ】

    成语解释: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成语出处: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 风和日暖【fēng hé rì nuǎn】

    成语解释: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成语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 风平波息【fēng píng bō xī】

    成语解释: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四海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发感神威。”

  • 风平浪静【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成语解释: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风雨如晦【fēng yǔ rú huì】

    成语解释: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海晏河清【hǎi yàn hé qīng】

    成语解释: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 河清海晏【hé qīng hǎi yàn】

    成语解释: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 近乡情怯【jìn xiāng qíng qiè】

    成语解释: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成语出处: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惊魂未定【jīng hún wèi dìng】

    成语解释: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静极思动【jìng jí sī dòng】

    成语解释: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 静影沉璧【jìng yǐng chén bì】

    成语解释: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成语出处:

  • 狼烟四起【láng yān sì qǐ】

    成语解释: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 老僧入定【lǎo sēng rù dìng】

    成语解释: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0回:“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样。”

  • 平心静气【píng xīn jìng qì】

    成语解释: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 平安无事【píng ān wú shì】

    成语解释: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 平心定气【píng xīn dìng qì】

    成语解释: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 平风静浪【píng fēng jìng làng】

    成语解释:风平浪静。多以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8回:“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

  • 清心寡欲【qīng xīn guǎ yù】

    成语解释: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成语出处:《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 若无其事【ruò wú qí shì】

    成语解释: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舒眉展眼【shū méi zhǎn yǎn】

    成语解释: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 随遇而安【suí yù ér ān】

    成语解释: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成语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

    成语解释: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 温文尔雅【wēn wén ěr yǎ】

    成语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 kuì】

    成语解释: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