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不打自招【bù dǎ zì zhāo】

    成语解释: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说出道:后日是他母难之日,邀请诸邪来作生日。”

  • 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

    成语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成语出处:《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 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

    成语解释: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

    成语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风趣横生【fēng qù héng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5回:“这样风趣横生的事,只有请笑庵自讲最妙。”

  • 过目不忘【guò mù bù wàng】

    成语解释: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成语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 含糊其辞【hán hú qí cí】

    成语解释: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成语出处:宋·袁燮《絜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

  • 家家户户【jiā jiā hù hù】

    成语解释: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 机不可失【jī bù kě shī】

    成语解释: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成语出处:五代·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语解释: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 口谐辞给【kǒu xié cí gěi】

    成语解释:指言辞诙谐敏捷。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 论辩风生【lùn biàn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

  • 论议风生【lùn yì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成语出处:《宋史·陈亮传》:“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 目不斜视【mù bù xié shì】

    成语解释: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 枪林弹雨【qiāng lín dàn yǔ】

    成语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成语出处: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 饶有风趣【ráo yǒu fēng qù】

    成语解释:很有风趣。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韩燕来觉着山地里春天不但来得早,而且饶有风趣。”

  • 涉笔成趣【shè bǐ chéng qù】

    成语解释: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00回:“读了些四库奇书,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闲,涉笔成趣,每于长夏余冬,灯前月夕,以文为戏,年复一年,编出《镜花缘》一百回。”

  • 无稽之谈【wú jī zhī tán】

    成语解释: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

  • 无所不包【wú suǒ bù bāo】

    成语解释: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荡胸’句,言其量之无所不包。”

  • 五光十色【wǔ guāng shí sè】

    成语解释: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 阳奉阴违【yáng fèng yīn wéi】

    成语解释: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 扬眉吐气【yáng méi tǔ qì】

    成语解释: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 一了百了【yī liǎo bǎi liǎo】

    成语解释: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 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

    成语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一石二鸟【yī shí èr niǎo】

    成语解释: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 亦庄亦谐【yì zhuāng yì xié】

    成语解释:形容既严肃又风趣。

    成语出处:茅盾《为恢复刊名作》:“亦庄亦谐潇洒,百花齐放争荣。”

  •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

    成语解释: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成语出处: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 一命鸣呼【yī mìng míng hū】

    成语解释: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正是:‘福无双至从来有,祸不单行自古闻。’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

  • 议论风发【yì lùn fēng fā】

    成语解释: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成语出处:元戴良《申屠先生墓志铭》序:“平居议论风发,品藻古今人物,亹亹不能休,座客闻之,率为之夺气。”

  • 有说有笑【yǒu shuō yǒu xiào】

    成语解释: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 张冠李戴【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语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成语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不修边幅【bù xiū biān fú】

    成语解释: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 插科打诨【chā kē dǎ hùn】

    成语解释: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成语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 抹月秕风【mǒ yuè pī fēng】

    成语解释: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