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变风改俗【biàn fēng yì sú】

    成语解释: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力夫·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者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 变风易俗【biàn fēng yì sú】

    成语解释: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成语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 风土人情【fēng tú rén qíng】

    成语解释: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成语出处:清 钮琇《觚剩 七月天》:“若就服食居处而言,以及风土人情之变,真堪发人一嘘。”

  • 风俗人情【fēng sú rén qíng】

    成语解释: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成语出处:唐·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 改政移风【gǎi zhèng yí fēng】

    成语解释:改变风气习俗。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马廖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 骨化风成【gǔ huà fēng chéng】

    成语解释: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专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而宋之遗习,消灭尽矣。”

  • 浇风薄俗【jiāo fēng bó sú】

    成语解释: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成语出处:唐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 救时厉俗【jiù shí lì sú】

    成语解释: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

  • 举止大方【jǔ zhǐ dà fāng】

    成语解释: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 匡时济俗【kuāng shí jì sú】

    成语解释: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成语出处: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 老于世故【lǎo yú shì gù】

    成语解释: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成语出处:唐 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 民淳俗厚【mín chún sú hòu】

    成语解释:民风质朴敦厚。

    成语出处:明·宋濂《敦睦堂记》:“海东之邑,闻有民淳俗厚如邹、鲁,必张氏之化也欤!”

  • 时移俗易【shí yí sú yì】

    成语解释: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成语出处:《淮南子·齐俗训》:“时移则俗易。”汉·刘向《说苑·杂言》:“今夫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易。”

  • 世扰俗乱【shì rǎo sú luàn】

    成语解释: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 俗不可耐【sú bù kě nài】

    成语解释: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 未能免俗【wèi néng miǎn sú】

    成语解释: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晋书·阮咸传》:“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 移风易俗【yí fēng yì sú】

    成语解释: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成语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 约定俗成【yuè dìng sú chéng】

    成语解释: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成语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易俗移风【yì sú yí fēng】

    成语解释: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成语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梓童士女》:“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

  • 不同流俗【bù tóng liú sú】

    成语解释: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 不以为然【bù yǐ wéi rán】

    成语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成语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败俗伤化【bài sú shāng huà】

    成语解释: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

  • 革风易俗【gé fēng yì sú】

    成语解释:改变风气和习俗。

    成语出处:

  • 匡俗济时【kuāng sú jì shí】

    成语解释: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成语出处:《宋书·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 流风余俗【liú fēng yú sú】

    成语解释: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 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

    成语解释: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小孩唤做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 堂堂正正【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成语解释: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成语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 移风平俗【yí fēng píng sú】

    成语解释: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 移风振俗【yí fēng zhèn sú】

    成语解释:改变风气,振兴习俗。

    成语出处:《新唐书·刘祥道传》:“以去就之官,临苟且之民,欲移风振俗,乌可得乎?”

  • 败化伤风【bài huà shāng fēng】

    成语解释: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成语出处:参见“败俗伤化”。

  • 败俗伤风【bài sú shāng fēng】

    成语解释: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成语出处:参见“败俗伤化”。

  • 诽誉在俗【fěi yù zài sú】

    成语解释: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故趋舍同,诽誉在俗;意行钧,穷达在时。”

  • 改俗迁风【gǎi sú qiān fēng】

    成语解释: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成语出处:《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 雍容典雅【yōng róng diǎn yǎ】

    成语解释: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成语出处:宋·陈亮《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雍容典雅,纡余宽平,反覆以达其意,无复毫发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