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鞍马劳顿【ān mǎ láo dùn】

    成语解释: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 殚精竭力【dān jīng jié lì】

    成语解释:犹殚精毕力。尽心竭力。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

  • 扶危济急【fú wēi jì jí】

    成语解释:犹扶危济困。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 汗流满面【hàn liú mǎn miàn】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积劳成疾【jī láo chéng jí】

    成语解释: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成语出处:《荀子·王制》:“彼日积劳,我日积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 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筋疲力竭【jīn pí lì jié】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精疲力尽【jīng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筋疲力倦【jīn pí lì juàn】

    成语解释:犹言筋疲力尽。

    成语出处: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刻苦耐劳【kè kǔ nài láo】

    成语解释: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成语出处:毛泽东《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

  • 力尽筋疲【lì jìn jīn pí】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劳筋苦骨【láo jīn kǔ gǔ】

    成语解释:指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

  • 劳形苦心【láo xíng kǔ xīn】

    成语解释:身体疲劳,精神困乏。

    成语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 能者多劳【néng zhě duō láo】

    成语解释:能干的人做事多、劳累也多。

    成语出处:《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

  • 疲于奔命【pí yú bēn mìng】

    成语解释: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 仆仆风尘【pú pú fēng chén】

    成语解释: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 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

    成语解释: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见喜媚乌云散乱,气喘吁吁。”

  • 劬劳顾复【qú láo gù fù】

    成语解释:劬劳:劳累,操劳。顾复:照顾抚育。

    成语出处:《元史·后妃传一》:“钦为先皇太后,夙明壶则,克嗣徽音,辅佐先朝,有恭俭节用之实,诞育眇质,有劬劳顾复之思。”

  • 身心交病【shēn xīng jiāo bìng】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病:困乏。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至于我呢,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早已身心交病,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思患豫防。”

  • 身心交瘁【shēn xīng jiāo cuì】

    成语解释:身体和精神都过度疲劳。

    成语出处:石三友《金陵野史 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 师老兵疲【shī lǎo bīng pí】

    成语解释: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成语出处:《魏书 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

  • 手足重茧【shǒu zú chóng jiǎn】

    成语解释: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何处。”

  • 心劳日拙【xīn láo rì zhuō】

    成语解释: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成语出处:《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 心余力绌【xīn yú lì chù】

    成语解释:心里想做但力量不够。

    成语出处:宋 朱熹《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邻家有李永者,尚气节,雅敬慕公,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请助公以经纪,公亦信之不疑,竭赀付之一不问。”

  • 行眠立盹【xíng mián lì dǔn】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盹,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

  • 舟车劳顿【zhōu chē láo dùn】

    成语解释: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 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

    成语解释: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精疲力倦【jīng pí lì juàn】

    成语解释:倦:疲倦,劳累。犹言精疲力尽。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被他闹的早已精疲力倦。一回想到九姨太脾气不好,不免恨骂两声;一回又想到他俩恩情,不免又私自一人落泪。”

  • 蒙袂辑屦【méng mèi jí jù】

    成语解释: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着鞋。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 与世长辞【yǔ shì cháng cí】

    成语解释: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

  • 风尘仆仆【fēng chén pú pú】

    成语解释: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 疲惫不堪【pí bèi bù kān】

    成语解释: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成语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 人困马乏【rén kùn mǎ fá】

    成语解释: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七回:“马步三军没了气力,人困马乏。”

  • 心力交瘁【xīn lì jiāo cuì】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成语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