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斑驳陆离【bān bó lù lí】

    成语解释: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成语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管见所及【guǎn jiàn suǒ jí】

    成语解释: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成语出处:《抱朴子 勤求》:“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

  • 光怪陆离【guāng guài lù lí】

    成语解释: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冢上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

  • 立竿见影【lì gān jiàn yǐng】

    成语解释: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 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成语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著《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 玲珑剔透【líng lóng tī tòu】

    成语解释: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那厮爱女娘的心,见的便似驴共狗,卖弄他玲珑剔透。”

  • 品学兼优【pǐn xué jiān yōu】

    成语解释: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 奇形怪状【qí xíng guài zhuàng】

    成语解释: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成语出处:《晋书·温峤传》:“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 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 述而不作【shù ér bù zuò】

    成语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似是而非【sì shì ér fēi】

    成语解释: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

  • 望文生义【wàng wén shēng yì】

    成语解释: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成语出处: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空谈臆说,望文生意。”

  • 五颜六色【wǔ yán liù sè】

    成语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

    成语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流连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

    成语解释: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成语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

    成语解释: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成语出处: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