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超然物外【chāo rán wù wài】

    成语解释: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成语出处: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 生老病死【shēng lǎo bìng sǐ】

    成语解释: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鸡猪鱼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 四大皆空【sì dà jiē kōng】

    成语解释: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成语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 无所作为【wú suǒ zuò wéi】

    成语解释:作为:作出成绩。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喜怒哀乐【xǐ nù āi lè】

    成语解释: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置身事外【zhì shēn shì wài】

    成语解释: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这彭仲翔却在背后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 与世无争【yú shì wú zhēng】

    成语解释: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 看破红尘【kàn pò hóng chén】

    成语解释: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