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然无恙【ān rán wú yàng】

    成语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裁长补短【cái cháng bǔ duǎn】

    成语解释: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安道诗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 长话短说【cháng huà duǎn shuō】

    成语解释: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扼要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六回:“长话短说,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

  • 长才短驭【cháng cái duǎn yù】

    成语解释:犹言大才小用。

    成语出处: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又蒙洪提督保举,调回广东,以为有些好处,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所谓长才短驭,好不令人愤恨。”

  • 长嘘短叹【cháng xū duǎn tàn】

    成语解释:指叹息不已。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他[崇祯]将御案上的文书一推,不由地长嘘短叹,喃喃地自语说:‘饷呵,饷呵,没有饷的日子如何撑持?’”

  • 持人长短【chí rén cháng duǎn】

    成语解释:指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

    成语出处:《云笈七签》卷三九:“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 尺有所短【chǐ yǒu suǒ duǎn】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成语出处:南朝·梁锤嵘《诗品》卷下:“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譬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未足以贬卧龙。”

  • 寸长尺短【cùn cháng chǐ duǎn】

    成语解释:比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亦指微才薄技。

    成语出处: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大放厥词【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 断长续短【duàn chāng xù duǎn】

    成语解释: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成语出处:《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 道长论短【dào cháng lùn duǎn】

    成语解释:指评论好坏是非。

    成语出处:丁玲《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跑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

  • 道长争短【dào cháng zhēng duǎn】

    成语解释:指评论好坏是非。

    成语出处:林如稷《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 度长絜大【dù cháng xié dà】

    成语解释:指比量长短大小。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度长絜短【dù cháng xié duǎn】

    成语解释:见“度长絜大”。

    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称谓》:“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

  • 赌长较短【dǔ cháng jiào duǎn】

    成语解释:指比优劣。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若止与《南西厢》赌长较短,则犹恐屑而不屑。”

  • 发短心长【fà duǎn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 飞短流长【fēi duǎn liú cháng】

    成语解释: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 凫短鹤长【fú duǎn hè cháng】

    成语解释: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齐。泛指馀缺不齐。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凫短鹤长不能走。”

  • 更长梦短【gēng cháng mèng duǎn】

    成语解释: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步步娇〉》:“可怜正凄凉正眠,冷清清把纱窗半掩,更长梦短使人愁闷添。”

  • 故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

    成语解释: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 甘拜下风【gān bài xià fēng】

    成语解释: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 互通有无【hù tōng yǒu wú】

    成语解释:通:往来。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主,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 鹤长凫短【hè cháng fú duǎn】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各有特点。

    成语出处:《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鹤短凫长【hè duǎn fú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

    成语出处:《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喉长气短【hóu cháng qì duǎn】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麻烦、费劲。

    成语出处:

  • 话长说短【huà cháng shuō duǎn】

    成语解释: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

    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五回:“起初还恐怕雌鬼要话长说短,遮遮掩掩的瞒着他。”

  • 家长里短【jiā cháng lǐ duǎn】

    成语解释: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 截长补短【jié cháng bǔ duǎn】

    成语解释: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斤斤计较【jīn jīn jì jiào】

    成语解释: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诗·周颂·执竞》:“斤斤其明。”

  • 绝长补短【jué cháng bǔ duǎn】

    成语解释: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竞短争长【jìng duǎn zhēng cháng】

    成语解释:指与别人争优劣,比高下。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张侍御启》:“竞短争长,无复此梦。”

  • 绝长继短【jué cháng jì duǎn】

    成语解释: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成语出处:《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毫,绝长继短。”

  • 绝长续短【jué cháng xù duǎn】

    成语解释: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 拉三扯四【lā sān chě sì】

    成语解释: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拉三扯四的。”

  • 力不从心【lì bù cóng xīn】

    成语解释: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成语出处:《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