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勃然大怒【bó rán dà nù】

    成语解释: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莼羹鲈脍【chún gēng lú kuài】

    成语解释: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

    成语解释: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成语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坚定不移【jiān dìng bù yí】

    成语解释: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 开怀畅饮【kāi huán chàng yǐn】

    成语解释: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们安排酒肴,与众大人每玩赏端阳,开怀畅饮。”

  • 怒气冲冲【nù qì chōng chōng】

    成语解释:盛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 平心静气【píng xīn jìng qì】

    成语解释: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 平心而论【píng xīn ér lùn】

    成语解释: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平心而论,王弻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

  • 七上八下【qī shàng bā xià】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赏心乐事【shǎng xīn lè shì】

    成语解释: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万念俱灰【wàn niàn jù huī】

    成语解释: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成语出处: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 先见之明【xiān jiàn zhī míng】

    成语解释: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闲情逸致【xián qíng yì zhì】

    成语解释: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

  • 谢天谢地【xiè tiān xiè dì】

    成语解释: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归田》:“祖孙空切陈情表,母子遥悬陟屺怀,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

  • 心甘情愿【xīn gān qíng yuàn】

    成语解释: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 心灰意冷【xīn huī yì lěng】

    成语解释: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 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

    成语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

    成语解释: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 以己度人【yǐ jǐ duó rén】

    成语解释:度:揣度,推测。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然则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 以蠡测海【yǐ lǐ cè hǎi】

    成语解释: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成语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 忧心如焚【yōu xīn rú fén】

    成语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延颈企踵【yán jǐng qǐ zhǒng】

    成语解释: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成语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四面内向,喁喁如也。”

  • 夜不成寐【yè bù chéng mèi】

    成语解释:寐:睡着。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八·虔州城楼》:“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予因道昨见者。是日徒于孤独,竟夜不能寐。”

  • 朝思暮想【zhāo sī mù xiǎng】

    成语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 愁多夜长【chóu duō yè cháng】

    成语解释: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慓!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宋·华岳《翠微南征录·秋意次项子礼韵》:“诗尽时尤阔,愁多夜更长。”

  • 六神无主【liù shén wú zhǔ】

    成语解释: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不有甚心肠去吃酒。”

  • 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成语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陶情适性【táo qíng shì xìng】

    成语解释: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

  • 遗恨千古【yí hèn qiān gǔ】

    成语解释:千古:时间久远。遗留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

    成语出处:清·徐瑶《太恨生传》:“且生与女相爱怜若此,而卒不相遇,真堪遗恨千古。”

  • 回心转意【huí xīn zhuǎn yì】

    成语解释: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训门人·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

    成语解释: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 心平气和【xīn píng qì hé】

    成语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成语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 应付裕如【yìng fù yù rú】

    成语解释: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成语出处: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他跟随白大夫将近一年的时间,见习过上千次的大小手术,许多许多大手术他都应付裕如,很有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