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日惜力【ài rì xī lì】

    成语解释: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孙和传》“且志土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道,高山景行,耻非其次。”《周书·萧圆萧传》:“朗读百边,乙夜难寐,爱日惜力,寸阴无弃。”

  • 暗无天日【àn wú tiān rì】

    成语解释: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 白虹贯日【bái hóng guàn rì】

    成语解释: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 白日见鬼【bái rì jiàn guǐ】

    成语解释: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白日做梦【bái rì zuò mèng】

    成语解释: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成语出处:明·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 不见天日【bù jiàn tiān rì】

    成语解释: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然某尤为绛所苦者也。”

  • 不可同日而语【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语解释: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 拨云睹日【bō yún dǔ rì】

    成语解释: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拨云见日”。

    成语出处:语出《晋书·乐广传》:“[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

  • 迟暮之年【chí mù zhī nián】

    成语解释: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 冬日可爱【dōng rì kě ài】

    成语解释: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度日如年【dù rì rú nián】

    成语解释: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成语出处:宋·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

  •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

    成语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干云蔽日【gān yún bì rì】

    成语解释: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

    成语出处:《后汉书·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 光芒万丈【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成语解释:形容光辉灿烂,照耀到远方。

    成语出处: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光天化日【guāng tiān huà rì】

    成语解释: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

    成语出处:《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后汉书·王符传》:“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

  • 红日三竿【hóng rì sān gān】

    成语解释: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成语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 黄道吉日【huáng dào jí rì】

    成语解释:迷信的人认为可以办事的吉利日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今日是皇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

  • 惶惶不可终日【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成语解释: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郭沫若《我怎样写和》:“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 挥戈返日【huī gē fǎn rì】

    成语解释:将戈一挥,可以使西下的太阳回转过来。①比喻留连光景,希望白天能够延长。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够排除困难,扭转危局的雄才大略。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既同处厝火积薪之会,当励挥戈返日之忠。”

  • 计日程功【jì rì chéng gōng】

    成语解释: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 江河日下【jiāng hé rì xià】

    成语解释: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成语出处:清·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清·宗山《词学集成序》:“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

  • 江河行地【jiāng hé xíng dì】

    成语解释:象江河在陆地上奔流一样。比喻确切不可改变。

    成语出处: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 旌旗蔽日【jīng qí bì rì】

    成语解释: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日光。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

  • 开云见日【kāi yún jiàn rì】

    成语解释: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 夸父逐日【kuā fù zhuī rì】

    成语解释: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 旷日持久【kuàng rì chí jiǔ】

    成语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 狂犬吠日【kuáng quǎn fèi rì】

    成语解释: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 来日方长【lái rì fāng cháng】

    成语解释: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或将来还有机会。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与洪端明云岩书》:“某到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境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雪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 良辰吉日【liáng chén jí rì】

    成语解释: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 母难之日【mǔ nán zhī rì】

    成语解释:指自己的生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

  • 浓荫蔽日【nóng yīn bì rì】

    成语解释: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

    成语出处: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譬如种柳树,特到柳树长大,浓荫蔽日,农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

  • 喷薄欲出【pēn bó yù chū】

    成语解释: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欲:将要。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成语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一轮朝日。”

  • 青天白日【qīng tiān bái rì】

    成语解释: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崔群书》:“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

  • 穷日之力【qióng rì zhī lì】

    成语解释: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

    成语出处:清·张岱《与胡季望》:“茶须旋采,抽筋摘叶,急不待时,武火杀青,文火炒熟,穷日之力,多则半劤,少则四两。”

  • 日居月诸【rì jī yuè zh】

    成语解释: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

    成语出处:《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晋·陶潜《命子》诗:“日居月诸,渐免子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