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得鱼忘筌【dé yú wàng quán】

    成语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 独占鳌头【dú zhàn áo tóu】

    成语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 纲举目张【gāng jǔ mù zhāng】

    成语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成语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 浑水摸鱼【hún shuǐ mō yú】

    成语解释: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 惶惑 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马上去浑水摸鱼,管什么上海开仗不开仗。”

  • 混水摸鱼【hùn shuǐ mō yú】

    成语解释: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成语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 一个鸡蛋的家当》:“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混水摸鱼。”

  • 枯鱼之肆【kū yú zhī sì】

    成语解释: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 临渊羡鱼【lín yuān xiàn yú】

    成语解释: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提纲挈领【tí gāng qiè lǐng】

    成语解释: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宋史·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

  • 为渊驱鱼【wèi yuān qū yú】

    成语解释: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王祥卧冰【wáng xiáng wò bīng】

    成语解释: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成语出处: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

  • 摇头摆尾【yáo tóu bǎi wěi】

    成语解释: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 鱼贯而出【yú guàn ér chū】

    成语解释: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成语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 鱼与熊掌【yú yǔ xióng zhǎng】

    成语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成语出处: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鱼跃龙门【yú yuè lóng mén】

    成语解释: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成语出处: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 鲍鱼之肆【bào yú zhī sì】

    成语解释: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 鱼贯而入【yú guàn ér rù】

    成语解释: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 鱼龙混杂【yú lóng hùn zá】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成语出处: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 鱼米之乡【yú mǐ zhī xiāng】

    成语解释: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成语出处: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

    成语解释: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 鱼传尺素【yú chuán chǐ sù】

    成语解释: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成语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殃及池鱼【yāng jí chí yú】

    成语解释: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 自投罗网【zì tóu luó wǎng】

    成语解释:投:进入;罗网:捕捉鱼鸟的器具。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诗:“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宋·苏轼《策别十七·去奸民》:“譬如猎人终日驰驱践蹂于草茅之中,搜求伏兔而搏之,不待其自投于罗网而后取也。”

  • 遍体鳞伤【biàn tǐ lín shāng】

    成语解释: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 如鱼得水【rú yú dé shuǐ】

    成语解释: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