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分守己【ān fèn shǒu jǐ】

    成语解释: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成语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 表里不一【biǎo lǐ bù yī】

    成语解释: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成语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不仁不义【bù rén bù yì】

    成语解释: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处心积虑【chǔ xīn jī lǜ】

    成语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成语出处:《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 财迷心窍【cái mí xīn qiào】

    成语解释:指由于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

    成语出处: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 德浅行薄【dé qiǎn xíng báo】

    成语解释: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浅薄。

    成语出处:明·朱权《冲模子》第二折:“道窈然难言哉,恐子德浅行薄,何以克当?”

  • 恶贯满盈【è guàn mǎn yíng】

    成语解释:贯:穿线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 恩将仇报【ēn jiāng chóu bào】

    成语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

  • 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

    成语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 过河拆桥【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好吃懒做【hào chī lǎn zuò】

    成语解释: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 横行霸道【héng xíng bà dào】

    成语解释: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 胡作非为【hú zuò fēi wéi】

    成语解释:胡:乱;非:不对。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狐朋狗友【hú péng gǒu yǒu】

    成语解释: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 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嫁祸于人【jià huò yú rén】

    成语解释: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成语出处:《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祸于赵也。”

  •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成语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见钱眼开【jiàn qián yǎn kāi】

    成语解释: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形容人贪财。

    成语出处:清 李渔《比目鱼 挥金》:“自古道见钱眼开,我兑下一千两银子,与他说话的时节,就拿来摆在面前,他见了自然动火。”

  • 斤斤计较【jīn jīn jì jiào】

    成语解释: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诗·周颂·执竞》:“斤斤其明。”

  • 狼狈为奸【láng bèi wéi jiān】

    成语解释: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成语出处: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

  • 离经叛道【lí jīng pàn dào】

    成语解释: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成语出处:元·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一折:“旦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

  • 两面三刀【liǎng miàn sān dāo】

    成语解释: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成语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 巧言令色【qiǎo yán lìng sè】

    成语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成语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语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人面兽心【rén miàn shòu xīn】

    成语解释: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夏桀、殷纣、鲁醒、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汉书·匈奴传赞》:“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 损人利己【sǔn rén lì jǐ】

    成语解释: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 蛇蝎心肠【shé xiē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 市井小人【shì jǐng xiǎo rén】

    成语解释: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那陈东阳是个市井小人,不晓道理的。”清·姚鼐《范蠡论》:“吾观庄生非贤者也,其褊心与市井小人之为虑无以异。”

  • 纨绔子弟【wán kù zǐ dì】

    成语解释:纨裤:细绢裤。衣着华美的年轻人。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宋史·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

  • 忘恩负义【wàng ēn fù yì】

    成语解释: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魏书·萧宝夤传》:“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 为所欲为【wéi suǒ yù wéi】

    成语解释: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隋书·天文志上》:“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 无恶不作【wú è bù zuò】

    成语解释: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成语出处: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书》五:“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

  • 小肚鸡肠【xiǎo dù jī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 笑里藏刀【xiào lǐ cáng dāo】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