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霸陵醉尉【bà líng zuì wèi】

    成语解释: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成语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醉尉,呵止广。……”

  • 代人受过【dài rén shòu guò】

    成语解释: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成语出处: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1章

  • 酣歌恒舞【hān gē héng wǔ】

    成语解释: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成语出处:《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 酣歌醉舞【hān gē zuì wǔ】

    成语解释: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同“酣歌恒舞”。

    成语出处:茅盾《血战后一周年》:“不见他们朝朝暮暮酣歌醉舞么?”

  • 糊里糊涂【hú lǐ hú tú】

    成语解释: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 昏昏沉沉【hūn hūn chén chén】

    成语解释: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 今朝有酒今朝醉【jīn zhāo yǒu jiǔ jīn zhāo zuì】

    成语解释: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成语出处:唐·罗隐《自遣》诗:“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 酒后无德【jiǔ hòu wú dé】

    成语解释: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

    成语出处:我当着你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罢!

  • 酒醉饭饱【jiǔ zuì fàn bǎo】

    成语解释:比喻饮食得到了满足。

    成语出处: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

  • 今日有酒今日醉【jīn rì yǒu jiǔ jīn rì zuì】

    成语解释: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同“今朝有酒今朝醉”。

    成语出处:茅盾《狂欢的解剖》:“他们这种‘自信’,这种‘有前途’的自觉,就使得他们的要求快乐跟罗马帝国衰落时代的有钱人的纵乐完全不同,那时罗马的有钱人感得大难将到而又无可挽救,于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了。”

  • 烂醉如泥【làn zuì rú ní】

    成语解释: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成语出处:《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 眠花醉柳【mián huā zuì liǔ】

    成语解释:比喻狎妓。同“眠花宿柳”。

    成语出处:清李渔《怜香伴·贿荐》:“终日眠花醉柳,喝五呼幺。”

  • 眠花宿柳【mián huā sù liǔ】

    成语解释:比喻狎妓。

    成语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一回:“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

  • 念念不忘【niàn niàn bù wàng】

    成语解释: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 如痴似醉【rú chī sì zuì】

    成语解释: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亦作“如醉如痴”。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痴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久不临朝。”

  • 如梦如醉【rú mèng rú zuì】

    成语解释: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

    成语出处:叶圣陶《母》:“‘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伊揩着眼泪,继续说。”

  • 如醉初醒【rú zuì chū xǐng】

    成语解释: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三回:“黄歇如梦初觉,如醉初醒。”

  • 如醉如狂【rú zuì rú kuáng】

    成语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成语出处:《初刻白案惊奇》卷二五:“这些人还指望出张续案,放遭告考,把一个长安子弟,弄得的如醉如狂。”

  • 神醉心往【shén zuì xīn wǎng】

    成语解释:心神陶醉向往。

    成语出处:明·叶式《题》:“此仆所为神醉心往,而窃怪天人之未深识也。”

  • 似醉如痴【sì zuì rú chī】

    成语解释:犹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二折:“着人脑盖天灵碎,唬的他似醉如痴。”

  • 我醉欲眠【wǒ zuì yù mián】

    成语解释:我醉了,想睡觉。指为人真诚直率。

    成语出处:《宋书·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

  • 心醉魂迷【xīn zuì hún mí】

    成语解释: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 心醉神迷【xīn zuì shén mí】

    成语解释: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同“心醉魂迷”。

    成语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这眼光对她来说真是勾魂摄魄,令她心醉神迷。”

  • 饮醇自醉【yǐn chún zì zuì】

    成语解释: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 张公吃酒李公醉【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

    成语解释: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成语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天后时,谣言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 仗气使酒【zhàng qì shǐ jiǔ】

    成语解释: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

    成语出处:《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 纸醉金迷【zhǐ zuì jīn mí】

    成语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成语出处:宋·陶穀《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醉翁之意不在酒【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成语解释: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瓮亭记》:“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醉酒饱德【zuì jiǔ bǎo dé】

    成语解释:感谢主人宴请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 醉死梦生【zuì sǐ mèng shēng】

    成语解释:像在醉梦中那样昏昏沉沉度日。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糊里糊涂。

    成语出处: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陈涉、吴广起田间,农民之中今在否?一笔,全勾,醉死梦生俦!”

  • 酩酊大醉【mǐng dǐng dà zuì】

    成语解释: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 明知故犯【míng zhī gù fàn】

    成语解释: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一切含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 酩酊烂醉【mǐng dǐng làn zuì】

    成语解释:形容醉得厉害。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俞良又去赶趁,吃了几碗饿酒。直到天晚,酩酊烂醉,踉踉跄跄,到孙婆店中,昏述不醒,睡倒了。”

  • 步履蹒跚【bù lǚ pán shān】

    成语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成语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 胡言乱语【hú yán luàn yǔ】

    成语解释: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乱语。虽然如是,且放过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