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知自爱【bù zhī zì ài】

    成语解释:不知道爱惜自己。

    成语出处:

  • 目中无人【mù zhōng wú rén】

    成语解释: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 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

    成语解释: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妄自尊大【wàng zì zūn dà】

    成语解释: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成语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成语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 珠玉在侧【zhū yù zài cè】

    成语解释:侧:旁边。比喻仪态俊秀的人在身边。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 自暴自弃【zì bào zì qì】

    成语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自轻自贱【zì qīng zì jiàn】

    成语解释:贱:藐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 自愧不如【zì kuì bù rú】

    成语解释: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 自高自大【zì gāo zì dà】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 自命不凡【zì mìng bù fán】

    成语解释: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成语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 不切实际【bù qiē shí jì】

    成语解释:指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 唯我独尊【wéi wǒ dú zūn】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 自惭形秽【zì cán xíng huì】

    成语解释: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 引喻失义【yǐn yù shī yì】

    成语解释: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