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欺人太甚【qī rén tài shèn】

    成语解释:欺负人太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着他做了盟府,又与他一口宝剑,筵前举鼎,欺人太甚。”

  • 器小易盈【qì xiǎo yì yíng】

    成语解释: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

    成语出处: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沈顿。”

  • 气焰熏天【qì yàn xūn tiān】

    成语解释: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比时康太守正是气焰熏天,寻常的候补道都不在他眼里,这位因为是亲戚,所以还时时见面。”

  • 强词夺理【qiǎng cí duó lǐ】

    成语解释: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 轻世傲物【qīng shì ào wù】

    成语解释:藐视世俗,为人傲慢。

    成语出处:明·屠隆《彩毫记·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纵酒猖狂。”

  • 任达不拘【rèn láo bù jū】

    成语解释: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

    成语出处:《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

  • 煞有介事【shà yǒu jiè shì】

    成语解释: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 舍我其谁【shě wǒ qí shuí】

    成语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神气活现【shén qì huó xiàn】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

  • 盛气凌人【shèng qì líng rén】

    成语解释: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成语出处: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

  • 恃才傲物【shì cái ào wù】

    成语解释: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南史·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 肆无忌惮【sì wú jì dàn】

    成语解释: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随心所欲【suí xīn suǒ yù】

    成语解释: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妄自尊大【wàng zì zūn dà】

    成语解释: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忘乎所以【wàng hū suǒ yǐ】

    成语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 忘其所以【wàng qí suǒ yǐ】

    成语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 为所欲为【wéi suǒ yù wéi】

    成语解释: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隋书·天文志上》:“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 无法无天【wú fǎ wú tiān】

    成语解释: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心高气傲【xīn gāo qì ào】

    成语解释: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 扬长而去【yáng cháng ér qù】

    成语解释: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道士)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

  • 耀武扬威【yào wǔ yáng wēi】

    成语解释: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成语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成语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成语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 颐指气使【yí zhǐ qì shǐ】

    成语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成语出处:《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 倚强凌弱【yǐ qiáng líng ruò】

    成语解释:倚:仗,凭借;凌:欺压。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倚官仗势【yǐ guān zhàng shì】

    成语解释:依仗官府的权势。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

  • 倚势凌人【yǐ shì líng rén】

    成语解释: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 倚老卖老【yǐ lǎo mài lǎo】

    成语解释:卖:卖弄。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说个不了。”

  • 衣锦还乡【yì jǐn huán xiāng】

    成语解释: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成语出处:《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 衣绣昼行【yì xiù zhòu xíng】

    成语解释: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 有恃无恐【yǒu shì wú kǒng】

    成语解释: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 趾高气扬【zhǐ gāo qì yáng】

    成语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专横跋扈【zhuān hèng bá hù】

    成语解释: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

    成语出处:《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

    成语解释: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清史稿·列传二·诸王一》:“乾隆十三年,诏责神保住瓷意妄为,致两目成眚,又虐待兄女,夺爵。”

  • 自高自大【zì gāo zì dà】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 自命不凡【zì mìng bù fán】

    成语解释: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成语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