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背信弃义【bèi xìn qì yì】

    成语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成语出处:《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背义负信【bèi yù fù xìn】

    成语解释: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成语出处:见“背信弃义”。

  • 藏弓烹狗【cáng gōng pēng gǒu】

    成语解释: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成语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

    成语解释: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 得鱼忘筌【dé yú wàng quán】

    成语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 得兔忘蹄【dé tù wàng tí】

    成语解释: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恩将仇报【ēn jiāng chóu bào】

    成语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

  • 翻云覆雨【fān yún fù yǔ】

    成语解释: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成语出处: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反复无常【fǎn f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成语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 过桥抽板【guò qiáo chōu bǎn】

    成语解释: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

  • 过河拆桥【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过桥拆桥【guò qiáo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

    成语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 胡说八道【hú shuō bā dào】

    成语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乱道,会甚么悬丝诊脉!”

  • 获兔烹狗【huò tù pēng gǒu】

    成语解释: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成语出处: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敬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然筚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于天下。

  • 济河焚舟【jì hé fén zhōu】

    成语解释:渡过了河,把般烧掉。比喻有进无退,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楚舟。”

  • 口蜜腹剑【kǒu mì fù jiàn】

    成语解释: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离心离德【lí xīn lí dé】

    成语解释: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成语出处:《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 离经叛道【lí jīng pàn dào】

    成语解释: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成语出处:元·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一折:“旦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

  • 鸟尽弓藏【niǎo jìn gōng cáng】

    成语解释: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鸟得弓藏【niǎo dé gōng cáng】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同“鸟尽弓藏”。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洺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 上树拔梯【shàng shù bá tī】

    成语解释:拔:抽掉。诱人上树,抽掉梯子。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也比喻别人。

    成语出处: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一:“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

  • 食言而肥【shí yán ér féi】

    成语解释: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 兔死狗烹【tù sǐ gǒu pēng】

    成语解释: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成语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忘恩负义【wàng ēn fù yì】

    成语解释: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魏书·萧宝夤传》:“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

    成语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成语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 言行不一【yán xíng bù yī】

    成语解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成语出处:《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 言而无信【yán ér wú xìn】

    成语解释: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成语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有进无退【yǒu jìn wú tuì】

    成语解释: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军中无戏言!吾二人当亲冒矢石,昼夜攻之,有进无退。”

  • 言而不信【yán ér bù xìn】

    成语解释:说话不讲信用。

    成语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 自食其言【zì shí qí yán】

    成语解释:指说了话不算数。

    成语出处:《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 出尔反尔【chū ěr fǎn ěr】

    成语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弃义倍信【qì yì bèi xìn】

    成语解释: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 口中雌黄【kǒu zhōng cí huáng】

    成语解释: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成语出处:《晋书·王衍传》:“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

  • 口是心非【kǒu shì xīn fēi】

    成语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成语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 落井下石【luò jǐng xià shí】

    成语解释: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