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渡陈仓【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不顾一切【bù gù yī qiè】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顾。

    成语出处: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 楚界汉河【chǔ jiè hàn hé】

    成语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 措手不及【cuò shǒu bù jí】

    成语解释: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 沉舟破釜【chén zhōu pò fǔ】

    成语解释: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表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羊而往。”《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大势已去【dà shì yǐ qù】

    成语解释: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纣王看见,不觉大惊,知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

  •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í mǎ】

    成语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成语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独断专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

    成语解释: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

    成语解释:益:更加。越多越好。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 孤立无援【gū lì wú yuán】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庄公既碍姜氏之面,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不能有为。”

  • 果然如此【guǒ rán rú cǐ】

    成语解释: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然如此。”

  • 江东父老【jiāng dōng fù lǎo】

    成语解释: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 力能扛鼎【lì néng gāng dǐng】

    成语解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匹马单枪【pǐ mǎ dān qiāng】

    成语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

    成语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枪林弹雨【qiāng lín dàn yǔ】

    成语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成语出处: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成语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成语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 四面受敌【sì miàn shòu dí】

    成语解释: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 先发制人【xiān fā zhì rén】

    成语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成语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虚有其表【xū yǒu qí biǎo】

    成语解释:虚:空;表:表面,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上不行。指有名无实。

    成语出处: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成,上掷其草于地,曰:‘虚有其表耳。’”

  • 项庄舞剑【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成语出处: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 一决雌雄【yī jué cí xióng】

    成语解释: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 一以当十【yī yǐ dāng shí】

    成语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以一当十【yǐ yī dāng shí】

    成语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成语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膝行而前【xī xíng ér qián】

    成语解释: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 暗度陈仓【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解释: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 霸王别姬【bà wáng bié jī】

    成语解释: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成语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

    成语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 英勇善战【yīng yǒng shàn zhàn】

    成语解释: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 韩信将兵【hán xìn jiàng bīng】

    成语解释: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成语出处: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 沐猴冠冕【mù hóu guàn miǎn】

    成语解释: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成语出处: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