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并驾齐驱【bìng jià qí qū】

    成语解释: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福。”

  • 道合志同【dào hé zhì tóng】

    成语解释: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分道扬镳【fēn dào yáng biāo】

    成语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出处:《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方以类聚【fāng yǐ lèi jù】

    成语解释:指同类事物相聚一处。方:办法,做法,技巧。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

    成语解释: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 截然不同【jié rán bù tóng】

    成语解释: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

  • 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

    成语解释: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成语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 迥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óng】

    成语解释: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 判若两人【pàn ruò liǎng rén】

    成语解释: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 判然不同【pàn rán bù tóng】

    成语解释:判:显然的区别。区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样。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十:“若不先见得此仁,则心术上言仁,与事物上言仁,判然不同了。”

  • 气味相投【qì wèi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气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天香引·送陈震南》:“气味相投,风情迥别,议论通玄。”

  • 人以群分【rén yǐ qún fēn】

    成语解释: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人各有志【rén gè yǒu zhì】

    成语解释:指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

    成语出处:汉·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 三教九流【sān jiào jiǔ liú】

    成语解释: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成语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 投其所好【tóu qí suǒ hào】

    成语解释: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 物以类聚【wù yǐ lèi jù】

    成语解释: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物以群分【wù yǐ qún fēn】

    成语解释: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同“物以类聚”。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

    成语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 臭味相投【xiù wèi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 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è】

    成语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意气相投【yì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成语出处:元·官大用《范张鸡黍》:“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一路货色【yī lù huò sè】

    成语解释: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

    成语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七章:“叫我看,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

  • 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成语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 格格不入【gé gé bù rù】

    成语解释: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 各奔前程【gè bèn qián chéng】

    成语解释:奔:投向,奔往;前程:前途。各走各的路。比喻各人按不同的志向,寻找自己的前途。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张协状元 贫女乞食回乡》:“方信相逢不下马,也须各自奔前程。”

  • 貌合神离【mào hé shén lí】

    成语解释: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成语出处:《素书·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 莫逆之交【mò nì zhī jiāo】

    成语解释: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情投意合【qíng tóu yì hé】

    成语解释: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 齐驱并驾【qí qū bìng jià】

    成语解释: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同“齐驱并驾”。

    成语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下卷:“气象廓然,可与《两都》、《三京》齐驱并驾矣。”

  • 同床异梦【tóng chuáng yì mèng】

    成语解释: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成语出处: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 同流合污【tóng liú hé wū】

    成语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大相径庭【dà xiāng jìng tíng】

    成语解释: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清清楚楚【qīng qīng chǔ chǔ】

    成语解释:清晰明白有条理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 水火不容【shuǐ huǒ bù róng】

    成语解释: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有时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仇恨,不能在一起。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