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鞍前马后【ān qián mǎ hòu】

    成语解释: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成语出处: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 白云苍狗【bái yún cāng gǒu】

    成语解释: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成语出处: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百年树人【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笨鸟先飞【bèn niǎo xiān fēi】

    成语解释: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 兵荒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解释: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残花败柳【cán huā bài liǔ】

    成语解释: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藏龙卧虎【cáng lóng wò hǔ】

    成语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

    成语解释: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 草草了事【cǎo cǎo liǎo shì】

    成语解释: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成语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城狐社鼠【chéng hú shè shǔ】

    成语解释: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成语解释: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 草船借箭【cǎo chuǎn jiè jiàn】

    成语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出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解释: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í mǎ】

    成语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成语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胆小如鼠【dǎn xiǎo rú shǔ】

    成语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成语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 调虎离山【diào hǔ lí shān】

    成语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 独占鳌头【dú zhàn áo tóu】

    成语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 飞禽走兽【fēi qín zǒu shòu】

    成语解释: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成语出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 封豕长蛇【fēng shǐ cháng shé】

    成语解释: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成语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

  • 风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

    成语解释: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成语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 风吹草动【fēng chuī cǎo dòng】

    成语解释: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吐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 凤毛麟角【fèng máo lín jiǎo】

    成语解释: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狗仗人势【gǒu zhàng rén shì】

    成语解释: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成语出处: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五出:“(丑白)他怕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

  • 狗急跳墙【gǒu jí tiào qiáng】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 狗尾续貂【gǒu wěi xù diāo】

    成语解释: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成语出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 狗血喷头【gǒu xuè pēn tóu】

    成语解释:言辞刻毒,大肆辱骂。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夫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 关门打狗【guān mén dǎ gǒu】

    成语解释: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成语出处: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就是这个意思。’赵航宇说,‘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 管中窥豹【guǎn zhōng kuī bào】

    成语解释: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