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成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背井离乡【bèi jǐng lí xiāng】

    成语解释:离开家乡到外地。

    成语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送的他离乡背井,进退无门。

  • 触景生情【chù jǐng shēng qíng】

    成语解释: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 莼鲈之思【chún lú zhī sī】

    成语解释: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 大梦初醒【dà mèng chū xǐng】

    成语解释: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 睹物思人【dǔ wù sī rén】

    成语解释: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 发人深省【fā rén shēn xǐng】

    成语解释: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成语出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

    成语解释: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

  • 反躬自省【fǎn gōng zì xǐng】

    成语解释: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 浮想联翩【fú xiǎng lián piān】

    成语解释: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成语出处: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 感慨万千【gǎn kǎi wàn qiān】

    成语解释: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

  • 寒泉之思【hán quán zhī sī】

    成语解释: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 魂牵梦萦【hún qiān mèng yíng】

    成语解释:形容万分思念。

    成语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 见景生情【jiàn jǐng shēng qíng】

    成语解释:看到眼前的景物,唤起某种感慨。亦指看到眼前的景物,想起应对的办法,即随机应变。

    成语出处:元·宫大用《七里滩》第四折:“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

  • 见贤思齐【jiàn xián sī qí】

    成语解释: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近乡情怯【jìn xiāng qíng qiè】

    成语解释: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成语出处: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刻骨镂心【kè gǔ lòu xīn】

    成语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成语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刻骨铭心【kè gǔ míng xīn】

    成语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成语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刻骨相思【kè gǔ xiāng sī】

    成语解释: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成语出处: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木落归本【mù luò guī běn】

    成语解释:犹言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安乐奸邪,辰未主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翼氏《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东也。”

  • 内省不疚【nèi xǐng bù jiù】

    成语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三思而行【sān sī ér xíng】

    成语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成语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神魂颠倒【shén hún diān dǎo】

    成语解释: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小娘们多有爱他的,奉得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 思深忧远【sī shēn yōu yuǎn】

    成语解释: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成语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夙兴夜寐【sù xīng yè mèi】

    成语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成语出处:《诗经·魏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随机应变【suí jī yìng biàn】

    成语解释: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成语出处:《旧唐书·郭孝恪传》:“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 五心六意【wǔ xīn liù yì】

    成语解释:形容心思不定。

    成语出处:汉朝焦彦寿《易林》卷十:“五心六意,岐道多怪。”

  • 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

    成语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 心旌摇摇【xīn jīng yáo yáo】

    成语解释:心神不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随风飘摇一样。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寡人自料,从楚当秦,未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 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

    成语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叶落归根【yè luò huī gēn】

    成语解释: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 一身五心【yī shēn wǔ xīn】

    成语解释:比喻杂念很多。

    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 一日三省【yī rì sān xǐng】

    成语解释: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