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屋及乌【ài wū jí wū】

    成语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 把臂入林【bǎ bì rù lín】

    成语解释: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安)道:豫章(谢鲲)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 百炼成钢【bǎi liàn chéng gāng】

    成语解释: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成语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 笨鸟先飞【bèn niǎo xiān fēi】

    成语解释: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 必由之路【bì yóu zhī lù】

    成语解释: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病从口入【bìng cóng kǒu rù】

    成语解释: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成语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不露锋芒【bù lù fēng máng】

    成语解释: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 不劳而获【bù láo ér huò】

    成语解释: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 不败之地【bù bài zhī dì】

    成语解释: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成语出处:《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不顾一切【bù gù yī qiè】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顾。

    成语出处: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 藏锋敛锷【cáng fēng liǎn è】

    成语解释: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予独谓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坚而折锐,则刘有一日之长。若藏锋敛锷,出奇制胜,……则於虞有取焉。”

  • 藏锋敛锐【cáng fēng liǎn ruì】

    成语解释: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成语出处:清·李渔《比目鱼·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烧坏我许多猛兽,只得逃入深山,藏锋敛锐,休息了半年,才觉得精还力复。”

  • 藏锋敛颖【cáng fēng liǎn yǐng】

    成语解释: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成语出处:元·戴表元《送吴州判还番阳诗序》:“及乎藏锋敛颖,韬潜谨饬……洁身寡过,而求自免也。”

  • 巢林一枝【cháo lín yī zhī】

    成语解释: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 池酒林胾【chí jiǔ lín zì】

    成语解释:胾,切成的大块肉。形容酒肉极多,生活奢侈。

    成语出处:《史记·殷本纪》:“扞帝纣呴大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为长夜之饮。”

  • 池鱼林木【chí yú lín mù】

    成语解释: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 冲锋陷锐【chōng fēng xiàn ruì】

    成语解释:犹言冲锋陷阵。

    成语出处: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秉中事》:“前队二千人皆用洋枪,冲锋陷锐,发无不中,号之曰:‘此张家背嵬军也。’”

  • 冲锋陷坚【chōng fēng xiàn jiān】

    成语解释:犹言冲锋陷阵。

    成语出处: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所部多收录亡命,藉为冲锋陷坚。”

  • 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

    成语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单丝不成线【dān sī bù chéng xiàn】

    成语解释: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 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

    成语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 独木不成林【dú mù bù chéng lín】

    成语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 弹雨枪林【dàn yǔ qiāng lín】

    成语解释: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成语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成语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光阴似箭【guāng y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吉人天相【jí rén tiān xiàng】

    成语解释: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

  • 老而不死【lǎo ér bù sǐ】

    成语解释: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 履险如夷【lǚ xiǎn rú yí】

    成语解释: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成语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狱囚》:“而从此周道坦坦,履险如夷矣。”

  • 木坏山颓【mù huài shān tuí】

    成语解释: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成语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

  • 三思而后行【sān sī ér hòu xíng】

    成语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成语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成语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 kuì】

    成语解释: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