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着边际【bù zhuó biān jì】

    成语解释: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成语出处: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一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 吹大法螺【chuī dà fǎ luó】

    成语解释: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成语出处:《妙法莲花经·序品》:“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 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成语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 夸大其词【kuā dà qí cí】

    成语解释: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成语出处:宋·楼钥《攻媿集·论灾异》:“祥瑞之出,则润色而张大其词。”

  • 夸夸其谈【kuā kuā qí tán】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 口如悬河【kǒu rú xuán hé】

    成语解释: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成语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 天花乱坠【tiān huā luàn zhuì】

    成语解释: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 下阪走丸【xià bǎn zǒu wán】

    成语解释: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

    成语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成语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 信口开合【xìn kǒu kāi hé】

    成语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俺张孔目怎肯缘木求鱼。”

  • 悬河泻水【xuán hé xiè shuǐ】

    成语解释: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晋书·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言过其实【yán guò qí shí】

    成语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 一场春梦【yī chǎng chūn mèng】

    成语解释: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成语出处:五代前蜀·韦縠《才调集·张泌〈寄人〉诗》:“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宋·赵令持《侯鲭录》卷七:“有老妇年七十,谓坡曰:‘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

  • 自吹自擂【zì chuī zì léi】

    成语解释: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 走花溜水【zǒu huā liū bīng】

    成语解释:比喻吹牛,说大话。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水的胡缠。”

  • 自我吹嘘【zì wǒ chuí xū】

    成语解释: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成语出处:孙犁《芸斋琐谈》:“别人的客气话,一变而成了自我吹嘘。”

  • 走花溜冰【zǒu huā liū bīng】

    成语解释:比喻吹牛,说大话。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缠。”

  • 不切实际【bù qiē shí jì】

    成语解释:指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 高谈大论【gāo tán dà lùn】

    成语解释: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 海外奇谈【hǎi wài qí tán】

    成语解释: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 胡言乱语【hú yán luàn yǔ】

    成语解释: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乱语。虽然如是,且放过一著。”

  • 信口开河【xìn kǒu kāi hé】

    成语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 有声有色【yǒu shēng yǒu sè】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成语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 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 jué】

    成语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滔滔不竭【tāo tāo bù jié】

    成语解释: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 离题太远【lí tí tài yuǎn】

    成语解释:离开主题很远,不着边际

    成语出处:林徽因《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最后如果不算离题太远,我们还要具体地讲一点我们对于作者与作品的见解。”

  • 切合实际【qiē hé shí jì】

    成语解释:指想法或做事合乎实际情况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做一切工作,必须切合实际。”

  • 胡诌乱傍【hú zhōu luàn bàng】

    成语解释:吹牛,信口开河

    成语出处:古立高《隆冬》:“那寡妇在屋里也听见了,开始以为孔驰仁胡诌乱傍,而且也听不十分懂,后来越听越觉着并非单纯虚张声势,于是也慌了神。”

  • 说嘴打嘴【shuō zuǐ dǎ zuǐ】

    成语解释:夸口的人偏偏自己出丑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王家的无处煞气,只好打着自己的脸骂道:‘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说嘴打嘴,现世现报!’”

  • 胡吹乱嗙【hú chuī luàn pǎng】

    成语解释:嗙:自夸,吹牛。形容乱说大话,信口吹牛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2回:“老实告诉你说吧,别花言巧语了,也别胡吹乱嗙了,要我上你家里去老虎头上抓毛儿,我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