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危与共【ān wēi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白头偕老【bái tóu xié lǎo】

    成语解释: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成语出处: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宝贵双全。”

  • 分甘共苦【fēn gān gòng kǔ】

    成语解释: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成语出处:《晋书·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兄弟。”

  • 分形同气【fēn xíng tó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风雨共舟【fēng yǔ gòng zhōu】

    成语解释: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

  • 甘苦与共【gān kǔ yǔ gòng】

    成语解释: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和衷共济【hé zhōng gòng jì】

    成语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 患难与共【huàn nàn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合衷共济【hé zhōng gòng jì】

    成语解释:犹言同心协力。

    成语出处:谢彬《民国政党史》第四节:“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济。”

  • 精诚团结【jīng chéng tuán jié】

    成语解释: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 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齐心合力【qí xīn hé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齐心同力【qí xīn tóng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成语出处: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

  • 齐头并进【qí tóu bìng jìn】

    成语解释: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成语出处: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 齐心一力【qí xīn yī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

  • 守望相助【shǒu wàng xiāng zhù】

    成语解释: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 同心合力【tóng xīn hé lì】

    成语解释: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同心同德【tóng xīn tóng dé】

    成语解释: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同心协力【tóng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同舟共济【tóng zhōu gòng jì】

    成语解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同心并力【tóng xīn bìng lì】

    成语解释: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 万众一心【wàn zhòng yī xīn】

    成语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 相亲相爱【xiāng qīn xiāng ài】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 协力同心【xié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协力齐心【xié lì qí xīn】

    成语解释: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吾民协力齐心,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 群策群力【qún cè qún lì】

    成语解释: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 通力合作【tōng lì hé zuò】

    成语解释: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盍彻乎”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 同甘共苦【tóng gān gòng kǔ】

    成语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狂风暴雨【kuáng fēng bào yǔ】

    成语解释: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

  • 齐心并力【qí xīn bìng lì】

    成语解释: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 众志成城【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成语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如左右手【rú zuǒ yòu shǒu】

    成语解释: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 吊死问生【diào sǐ wèn shēng】

    成语解释:吊:吊祭;问:问候,慰问。吊祭死者,慰问活人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